作者:姜铁军
|类型: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19-10-06 23:16
|本章字节:11276字
85蒋介石雪夜渡断桥,毛泽东围困笼中鸟
有时,灭亡通向复活,复活又连着死亡。
就在毛泽东得心应手地从容摆布傅作义的时候,蒋介石正是自身难保,日子很不好过的时候。淮海战场的失利以及平津战场的危势,已使蒋介石全然失去了控制局面的能力,他急呼曾经大力鼓动他发起内战的美国人求援。但是,见风使舵的美国人如今在最关键的时刻,却抛弃了蒋介石。
1948年11月,杜鲁门蝉联美国总统。蒋介石立即去信在祝贺其连任总统的同时,要求杜鲁门发表一个坚决支持中国国民党政府的宣言,以“维持军队的士气与人民的信心,因而加强中国政府的地位,以从事于正在北方与华中展开的大战”。
对于这样一个仅限于精神支援方面的要求,美国当选总统竟然也断然加以拒绝。蒋介石被逼无奈,最终又不得不打出一张“夫人牌”,请宋美龄出访美国,继续厚着脸皮争取美援。而这一次,宋美龄受到了美国朝野的极端冷落,处处碰壁,与抗日战争时期赴美求援的热烈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美国人的态度使蒋介石陷于十分窘迫的地位他感到大势已去,局面难以支撑。于是,他于12月中旬找副总统李宗仁商量与共产党和谈之事,希望李宗仁能顶起与共产党和谈的局面。蒋介石提出了由他主动下野,李宗仁以代总统身份与中共和谈的方案。这个方案,遭到了桂系首领白崇禧的反对。白崇禧认为,既要谈判,李宗仁就必须任正式总统,否则名不正言不顺。白崇禧于12月24日发表通电,提出和中共和谈建议,呼吁和平,意在要蒋介石辞职。于是,在国民党内部刮起了一股要求蒋介石立即下野的政治风。国民党各派政要或小声规劝,或对白电加以默认。蒋介石更加感到万念俱灰,心情极为悲凉。他在这年的年底写下了一副对联:“冬天饮寒水,雪夜渡断桥。”这确实能反映出蒋介石当时内外交困的凄凉情景。
毛泽东就在蒋家王朝摇摇欲坠之时,不遗余力地大力加以摧毁。
1948年12月11日,毛泽东发布《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下令实行先打两头,后打中间的作战方案。他指出:“我们的真正目的不是首先包围北平,而是首先包围天津、塘沽。芦台、唐山诸点。”“只要塘沽(最重要)、新保安两点攻克,就全局皆活了。”
沿着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的思路,毛泽东在此后数天里发出一系列指示。
毛泽东关注的焦点是围住新保安第35军,围住张家口,围而不打;隔断平、津、塘,隔而不围。这是一个执行起来分寸极强的作战计划,毛泽东十分注意并紧紧地把握着每个对战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和动作。
12月11日,新保安、张家口已经在杨罗耿兵团和杨李兵团的分别包围之中,但是,毛泽东并未因此感到轻松,因为这种对敌人的包围要一直坚持到东北野战军主力入关完毕,并完全将平、津、塘、唐之敌分割包围之后。
这种围而不打、引而不发的态势,对于杨罗耿兵团和杨李兵团来说,是一次漫长、艰难而特殊的作战。毛泽东认为,杨罗耿兵团包围第35军毫无问题,但张家口有敌五个步兵师两个骑兵旅,杨李兵团以八个旅包围该敌似觉不足。为了确实包围张家口之敌不使其跑掉,毛泽东又决定增加包围张家口的兵力,令程黄兵团第4纵队全部开往张家口,归杨李指挥,位于张家口西面,防敌西逃,第11纵队位于八大岭、南口、沙河镇地区,接第4纵队防区。
遵照毛泽东指示,杨罗耿兵团为切实围住第35军,调整部署,构筑阵地,形成了对新保安的多层包围。时值冬日,天气奇冷,朔风似刀,指战员们挖开二三尺深的冻土构筑工事,架铁丝网,挖交通壕,露宿旷野,坚守阵地。杨李兵团各纵队占领了轿顶山、西甸子、十三里营房等外围据点,李井泉率第8纵队在集宁待命。这样,第1、2、6纵队对张家口形成第一道包围圈,各骑兵师和北岳军区地方武装形成第二道包围圈,第8纵队和晋绥地方武装形成第三道包围圈。12月12日,程黄兵团第4纵队由南口到达张家口,形成了更为坚实的包围力量。
针对傅作义集团可能沿平汉、津浦两路向南逃跑的可能,毛泽东作出了预先部署。12月13日4时,他致电华东局并告粟裕、谭震林、林彪、罗荣桓,指出:“东北主力入关,正在部署切断北平、天津、塘沽数点间的联系,准备攻击平、津、塘(唐山敌人正在撤退)。如果敌人别处无路可逃,而由天津经济南向青岛逃走时,你们即须担负阻击之责,以便配合我追击大军歼敌于济南一带黄河北岸。”
数小时后,毛泽东又致电聂荣臻、薄一波、滕代远、赵尔陆,指出:“假如平津敌人沿平汉、津浦两路向南逃跑,你们应以一切可用力量部署阻击,迟延敌人,以便配合追击主力歼敌,请你们想到这一点,并以预拟办法电告。”
与此同时,毛泽东指挥林罗刘率东北野战军主力入关后,迅速分割平、津、塘、唐。12月12日,东野数路大军陆续抵达关内,遂即兵分三路向平、津。塘、唐展开分割包围。
中路大军第3、6、10纵队占领北平与天津间各地区,隔断北平、天津间的联系;右路第5、11纵队,会同中路第3、6、10纵队及华北第7纵队形成了对北平城的包围圈。
左路大军第2、7、9、12纵队割断天津、塘沽间联系,并形成对天津的包围。
至12月中旬,80万东北大军顺利入关,并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先后占领了昌平、海淀。石景山、宛平、丰台、黄村、通县和廊坊等地,切断了平、津联系,包围了北平;又以五个纵队占领了唐山、军粮城、杨村、杨柳青等地,隔断了天津、塘沽间的联系,斩断敌人自海上南逃的通路。
从11月29日至12月21日,毛泽东以先从西线打起,抓住傅系,拖住蒋系,以及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的战略部署,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指挥东北野战军百万大军不仅千里进军入关到了华北,而且与华北人民解放军携起手来,分割包围敌人于塘沽、天津、北平、新保安、张家口五个独立据点的任务,将傅作义摆下的一字长蛇阵分割为五段,完全切断了平津守敌西退绥远、南逃青岛以及东撤海上的道路,使傅作义部陷入欲逃不能、欲收不拢、欲守亦难的困境,从而为我军夺取平津战役的彻底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华北决战的第一阶段任务胜利完成,开始了平津战役的第二阶段各个歼灭敌人。
在西柏坡的中央领导人一扫焦虑,松了一口气。朱德总司令戴着老花镜趴在桌子前,指着地图上的北平,慢条斯理地说:“现在,傅作义集团由惊弓之鸟变为笼中之鸟!”
周恩来笑了。毛泽东坐在那里,有滋有味地抽着手中的香烟。
陷入困境的傅作义,又想到了彭泽湘、符定一从石家庄带回的中共以聂荣臻名义给他的密信。
11月18日,彭泽湘、符定一两人来到石家庄时,毛泽东并未把谈判的路堵死,他以聂荣臻的名义,致信彭、符,信中写道:“某先生有志于和平事业,希派可靠代表到石家庄先作第一步接洽,敬希转达某先生。
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提到的某先生就是傅作义。
对于解决华北敌人,毛泽东准备了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两手,毛泽东认为“争取使中央军不战投降”,“此种可能很大”。他要求平津前线指挥员要抓住时机,与傅作义进行政治谈判。11月26日,他在给林罗刘电报中指出:不解决傅作义部,即使占领平、津也是不稳固的,但在尚未解决蒋系中央军以前,假如傅作义真愿意谈判,我们应当和他谈判,以便分化傅。蒋,首先解决蒋系,但不给傅以任何政治上的借口。这是我们的第一个计划。同时,我们也准备第二个计划,即在有某种确定需要时真正允许傅作义反正,暂时不作此项实际决定。
在陷入死棋的困境后,傅作义也决定试探和谈,于12月7日派其亲信崔载之和中共地下党员李炳泉前往东北野战军辖区进行接洽。这一天,崔、李二人在北平北南河沿南口乘汽车,出北平城,来到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前线同令部,要求与中共谈判。为保密起见,傅作义派其联络处长、李炳泉的堂兄李腾九带电台称病住院,与各方隔绝,专门与崔、李所携电台联络。
第m天,第u纵队司令员贺晋年、政委陈仁麒等开始同崔载之进行谈判。贺、陈告诉崔载之:解决国民党在华北的军队是解放军的基本原则,只有在此原则下才能进行谈判。崔载之通过电台,将这一原则报告傅作义。傅于12月10日回电提出三个条件:第一,参加联合政府,军队为联合政府指挥;第二,商定起义时间,并在一定时间内为他保密;第三,要求中共停止战斗,双方谈判解决。
这三个条件,与11月18日彭泽湘、符定一到石家庄带的信息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又提出了军队停止战斗。
此时,平张线的战局进展迅速。12月14日,傅作义的嫡系部队第35、105军被围,第104军被歼平津地区。东北野战军大军突然而至,兵临北平城,使傅作义受到极大震动,尤其是他的王牌军第35军被围,更使他坐卧不安。这天晚上,他又通过电台提出三个条件:第一,军队不要了;第二,两军后撤,谈判缴械;第三,由傅作义发电缴械。
12月15日20时,第11纵队向林罗刘汇报了同傅部代表谈判的情况。
当天,第11纵队将崔载之、李炳泉两人送到蓟县前线指挥部。罗荣桓政委让东北野战军司令参谋处长苏静接待了他们。
为了不暴露前线司令部的位置,苏静接受任务后,带上10多名干部战士,一起来到离平津前线司令部驻地不远的八里庄,住进村西头的周庆海家,作为接待傅方谈判代表的地方。这是一座有两层院落,十几间房子的宅第,原是地主的家产,土改时分给了世代扛长活儿的周庆海。
12月16日10时,林罗刘向中央军委作了报告,并把第11纵队的报告转呈中央军委。林罗刘表示:必要时我们可以到通县附近直接主持这个谈判。攻占北平、天津,全歼守敌,我军均有绝对把握,因此,谈判内容以争取敌人放下武器为原则。
毛泽东分析,傅作义的三个条件不像真正的谈判条件,而很可能是出于解放军突临平北城郊,傅为了争取布防时间才提出来的,而且,傅派崔、李二人出城也只是一个试探性行动,因为傅作义并没有向他们交待关于解决问题的具体条件,只让他们传达和谈的意愿。傅作义如果有诚意谈判,还会再派代表出来。但是,无论此时傅作义有多少诚意,为了减少战争对人民生命财产以及对千年古都的破坏,毛泽东决定紧紧抓住这个机会。
当天,毛泽东复电林罗刘指出:对傅作义代表谈判以争取敌人放下武器为基本原则,但是,达到这个目的可以运用某些策略。具体策略现在不做决定,等候傅作义代表到三河与你们接谈后,将谈判内容电告我们,再行考虑。在争取敌人放下武器这一原则的范围内,可以考虑允许减轻对于傅作义及其干部的惩处和允许他们保存其私人财产为条件,以傅作义下令全军放下武器为交换条件。但我们第一个目的是解决“中央军”。
毛泽东同时指示,应向傅的代表试探,傅作义是否有命令“中央军”缴械的权力,如果他们没有此种权力,则可向他提出让路给我军进城,解决“中央军”。毛泽东提醒林罗刘:此次傅作义派人来谈判,只是一种试探性的行动,如果傅方有诚意谈判,他还会有代表出来的。
从这时开始,毛泽东直接指导与傅作义的谈判。
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立即研究,决定按中央军委的指示,向傅方代表说明解放军的态度和条件。
16时下午,苏静和傅方代表进行了初步接触、交谈。正是毛泽东所预料的,这不是正式谈判,双方都在试探、摸底。
崔载之说,傅作义对中共表示,同中共谈判纯系诚意,绝非阴谋把戏,过去曾有谈判意愿,这次军事情况是直接的推动,愿意商谈解决问题。傅作义的条件是:第一,为要搞到一架蒋介石的飞机,要解放军让出南苑机场的控制;第二,为加强城内傅系军队的力量,以制约城内蒋系军队,要解放军放出被围在新保安的第35军,使其回到北平城内,在第35军中可有解放军人员参与一起进城;第三,傅作义通电全国,宣布实现和平解决;第四,建议成立华北联合政府,傅作义参加华北联合政府,其军队由华北联合政府指挥。
12月18日15时,苏静将崔载之所谈内容向林罗刘作了汇报。
12月19日,刘亚楼来到八里庄同崔载之举行第一次谈判。
在谈判中,刘亚楼分析了全国形势和平津战局发展前景,根据中共中央确定的方针,向傅方阐明了解放军和平解决平津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以华北国民党军放下武器,解除武装为前提,不允许傅部保存自己的军队,不同意傅作义发电通,不同意成立华北联合政府。如果傅方同意中共方面解决平津问题的条件,解放军可以保障傅作义本人及其部属生命安全和私人财产免受损失。刘亚楼还提出,给傅作义留两个军,以这两个军的力量解决中央军的军、师两级军官,然后宣布起义。
崔载之当天下午向傅作义报告谈判情况,傅作义回电表示:城内蒋系中央军比傅系兵力大10倍,逮捕蒋系军、师以上军官有困难,实不宜实施。除此之外,傅作义对其它问题均未答复。
双方代表又经过几次交谈,未获任何结果,这次非正式谈判就结束了。
谈判表明,傅方提出的条件尤其是在军队处置的问题上,与中共中央确定的基本方针距离很大。同时,傅作义仍处于犹豫徘徊之中,尚未作出最后决断,派人出城谈判带有试探性和出于缓兵之计,是为了应付华北战局的发展变化以便作必要的准备。但是,在解放军强大军事攻势下,傅作义在感到走投无路时,仍有缴械投降的可能。为此,毛泽东、中央军委要求前线指战员积极备战,立足于用战争方式解决华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