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铁军
|类型: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19-10-06 23:16
|本章字节:4618字
双堆集总攻时机成熟了。
1948年12月5日,总前委书记邓小平,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在小李家作战室,以坚定的语气,用电话下达了对黄维兵团的总攻命令:甲:从明(6日)午后4时半起,开始全线对敌总攻击,不得以任何理由再事推迟。
乙:陈谢集团务歼沈庄、张围子、张庄地区之敌;陈锡联集团务歼三官庙、马围子、玉皇庙、许庄地区之敌;王杜集团务歼双堆集以南玉皇庙、赵庄,及以西前周庄、周庄、宋庄之敌,并备控制上述地区,然后总攻双堆集,全歼敌人。
丙:总攻战斗发起后,应进行连续攻击,直到达成上述任务为止,不得停止或请求推迟。
丁:各部不惜最大牺牲,保证完成任务,并须及时自动的协助友部争取胜利。
戊:对于临阵动摇贻误战机的分子,各兵团各纵队首长有执行严格纪律之权,不得姑息。
这个严厉的总攻击令,由总前委作战室直接电话传达到一线部队。此刻,解放军包围黄维兵团的阵地上已构成一圈长达三四十里的环形电话网。一股股传导着命令和决心的钢丝铜线紧箍咒般地箍在黄维的头上。
经过短暂的战场休整后,12月6日下午4时30分,总攻在猛烈的炮声中全线展开。
东集团:陈赓、谢富治率中野第4、9、11纵队及豫皖苏独立旅、华野特纵炮兵一部,向沈庄、张庄一线奋起冲锋;西集团:陈锡联指挥中野第1、3纵队和华野第13纵队、特纵炮兵一部,向三官庙、许庄一线发起攻击;南集团:王近山、杜义德指挥中野第6纵队、华野第7纵队、陕南第12旅,淹没在周庄一带的硝烟炮火中。
中原野战军从艰苦的阻击战,到此刻发起总攻,已伤亡两万余名将士,但整个部队坚决响应刘邓首长“打下黄维,直捣南京,解放全中国”的决战号令,人人宣誓,全部做好了在黎明前倒下的思想准备。
于是,从转战大别山严酷的战争环境中锤炼出来的钢铁战士和用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黄维兵团,在这块古人类生活过的土地上,拉开了殊死决战的帷幕。李围子、李士楼、小周庄。宋庄以及东西马围子……一面面小红旗如一滴滴鲜红的热血,染在了小李庄总前委作战室的挂图上。
解放军围攻部队以层层剥皮的战法,同黄维兵团展开激战。至10日,攻占了李围子、李士楼、小周庄、宁庄等村落,黄维兵团大部就歼,黄维手里能用于突击的兵力包括主力第18军在内只剩下不足6个团。当然,最后消灭这些部队还需要一定时间。
至此,在淮海战场上,中原野战军包围黄维兵团10多万人,华东野战军包围杜聿明集团30多万人,而蚌埠李延年兵团为解黄维兵团之围再次北进,并有蒋纬国指挥的装甲部队参加攻击。由华中“剿总”抽调宋希濂兵团的第20、28军亦由鄂西经长江向浦口开进,准备由蚌埠北援。另外,在上海集中待命的数十艘船只,也有可能北上接出平津地区华北“剿总”蒋系中央军委转用南线战场。
面对这种局面,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认为,必须首先集中力量迅速歼灭黄维:杜聿明两股敌人中的一股,以保持主动,如同时打两股敌人,则需较长时间,届时,援敌赶到,就可能陷入被动。
粟裕、陈士集、张震也这样认为。粟裕分析,歼灭杜聿明的作战估计还需要半个月至20天,目前中野和华野同时分三个战场作战,兵力均感不足,建议从包围杜聿明集团的华东野战军中抽出若干纵队,投人对黄维的围歼,而对杜聿明集团则暂取大部守势局部攻势,待歼灭黄维兵团后,中野负责阻击蚌埠李延年、刘汝明、宋希濂部的增援,华野再集中力量解决杜聿明集团。
两个野战军的首长想法不谋而合,随进行紧急电话磋商,最后决定:从华东野战军再抽调1个纵队加入打黄维兵团的作战,先歼灭黄维兵团,并阻止杜聿明集团南逃,同时增加蚌北阻击李延年兵团兵力。从12月10开始,华东野战军以10个纵队围杜聿明集团,两个纵队南下加入中原野战军对黄维兵团的围歼。刘伯承形象地比喻这一部署叫“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即吃掉黄维兵团,夹住杜聿明集团,看住李延年兵团。
随即,根据总前委的决定,中原野战军调整对黄维的攻击部署:中野第6纵队、华野第3、7、13纵队为南集团,由陈士第指挥,担任主要突击任务,歼灭敌第18军及快速纵队;中野第4、9、11纵队和豫皖苏独立旅为东集团,由陈康指挥,歼灭敌第10、14军残部;中野第1、3纵队为西集团,由陈锡联指挥,歼灭敌第10军一个师、第85军残部,华野鲁中南纵队为预备队。
这样,解放军攻击黄维兵团的兵力达11个纵队30余万人,占绝对优势。
解放军在发动军事打击的同时,通过广播、喊话等多种形式,对12兵团展开了政治攻势。
每天清晨,在开饭时,我军阵地上便响起一片“叮吮叮恍”的碗筷敲打声,并高喊:“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发慌,三天不吃见阎王。”
不一会儿,我军阵地上又说起快板:“李延年、刘汝明,蚌埠逃,杜聿明又被包了饺子,黄维的粮草吃完了,你们还是缴枪把命得!”
每当这时,国民党士兵一个个从堑壕中伸出脖子,向解放军阵地了望。想投降,却又不敢。我军得知这一情况后,在阵地前面,竖起一块块大门板,像城墙一样,上写着“优待俘虏”等大字标语。国民党下级军官看后像吃了定心丸一样,消除了顾虑,每天晚上,都有国民党士兵成群结队地拖着枪爬到解放军阵地上投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