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莽原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4:35
|本章字节:12878字
马蹄声声,山间小道上,莫老五骑着“雪花豹”在前面狂奔,帝辛催动“火狐狸”紧随其后。秋风扫面,两旁林影一闪而逝。越山丘跨平川,来到一个山崖前,莫老五勒住坐骑。月辉普洒,旷宇如霜雪弥漫,落叶纷飞,大地似白银覆盖。群山起伏如银蛇起舞,泉水丁冬似琴瑟和合。悬崖烟云缥渺,深不见底。莫老五跳下马,迈步上崖,双手抱拳,道:“义父,五儿已请到陛下。”
崖上并无人影,帝辛正自纳罕,这时传来一个声音:“果真是陛下来了?”言下甚是惊喜。借着月光,帝辛这才发现崖上坐着一位老者,生得矮小精瘦,看上去很有一把年岁,坐于当地并不起眼。帝辛道:“正是寡人,你可是飞廉将军?”
飞廉道:“正是老奴,只是老奴双腿已残,不能全礼,请陛下屈尊近前。”
帝辛翻身下马,丢开“火狐狸”,将定商刀插于地上,迈步向前。只见飞廉坐在一个蒲扇上,下肢残缺。二十年前飞廉就已威震天下,曾与帝辛杀得天昏地暗。眼前的飞廉,少了当年的霸气,多了白发和沧桑。帝辛问道:“你怎会双腿已无?”飞廉没正面作答,双手礼让,道:“陛下请坐。”
帝辛、莫老五在飞廉对面席地坐了。
出乎帝辛的意料,飞廉并没有哭诉当年冤情,而是十分平静,面呈微笑,飞廉道:“陛下,老奴想说说我祖祝融的故事,陛下可愿听?”帝辛道:“请讲。”飞廉深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我祖祝融乃大英雄共工之后,世居江淮。共工大战神农,怒触不周山,使山梁崩塌,倒海翻江。在炎黄二帝统一天下时,炎帝兵马直出江淮,害死了祝融父母。为报深仇大恨,祝融只身潜入炎帝兵寨,就在兵寨之中,巧遇黄帝的小女魃女。魃女刺探军情身份暴露,危在旦夕,被祝融救去。二人一见钟情,爱得日月无辉……”
这些故事世人多有所闻,但飞廉说得绘声绘色,让人不得不凝神静听,耳听飞廉又道:“就在炎黄即将与蚩尤决战时,谁知魃女将仙丹丢失。那仙丹是黄帝历尽千辛万苦在黄山炼制而成,据说食之可长生不老。魃女自觉愧对黄帝,决定再炼仙丹。于是,魃女、祝融在冀州系昆山支炉炼丹。七七四十九日丹将炼成,不料丹炉突然爆炸,山谷一片火海……”
帝辛、莫老五谁也没插话,飞廉继续说道:“祝融闯进火海之中,只见魃女躺在一块巨石上,满脸血污,早已不省人事。祝融歇斯底里呼喊半天,魃女才苏醒过来,只是原本俊俏的面庞被烧得眉发皆无,布满伤痕。后来,经魃女、祝融二人细细探究,终于发明了火药。”
帝辛道:“火药是一种厉害器物,古有此说,只是谁也没见过。”
飞廉道:“不错。据说火药威力巨大,爆炸时山摇地动,电闪雷鸣,顷刻之间能将万物化为灰烬。魃女、祝融正是用火药打败了蚩尤,助炎黄统一了天下。后来黄帝得知真相,因担心火药配制之法流传而贻害子孙,便喝令魃女终身隐居山林。魃女是一位刚烈女子,助炎黄大帝统一天下心愿已了,且容貌遭毁,便没打算活于世上,撞树身亡,魂归天界。祝融自从得见魃女,便暗下决心,同生共死,永不分离。祝融怀抱魃女尸身,毅然跳崖,应誓而去。火药配制之法,也随之湮灭。”
帝辛叹道:“此情此义,千古绝有!”
飞廉指指身边悬崖,道:“这便是祝融归天之处。”帝辛“啊”了一声,道:“这是祝融跳崖之处?”飞廉道:“正是。生的轰轰烈烈,死的惊天动地,祝融、魃女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被后人尊为大神。”帝辛、飞廉和莫老五,都沉忆于故事之中,被祝融、魃女之英雄气概所震撼,敬意升腾。关于祝融和魃女的故事,详细记述在拙作《炎黄大帝》中,读者若有兴趣,不妨参阅。
帝辛道:“据说当时祝融、魃女并未留下后人,但世人都说祝融国民是祝融后裔,想必是因祝融国受大禹王所封,才无人怀疑。”飞廉道:“其实祝融并没有死,且祝融、魃女留有后人。”帝辛朝崖下望去一眼,顿时头晕目眩,道:“跳落悬崖只有粉身碎骨,决无生还可能。”飞廉道:“祝融如何脱险,确是千古之谜。祝融后来到南岳衡山隐居,被后人奉为‘南岳圣帝’,衡山主峰正叫‘祝融峰’,山顶正有‘祝融殿’。因祝融善使火器,亦被尊为火神。后来,黄帝和妻子嫘祖到了衡山,祝融只将其子托付给了嫘祖,拒不出山。祝融国由大禹王所封,立国已有千年。商汤帝起兵诛灭夏桀,念及我国民乃英雄之后,再次分封祝融国于故地。祝融国食商之禄,忠心耿耿。祖庚帝时,正是祝融国敬献‘九味真火’,镇国方鼎才得以顺利铸就。六百多年来祝融国并无事端,可到了二十年前,陛下登基,却横遭灭顶之灾……”
帝辛道:“当时祝融国君昊田谋反,费仲、尤浑历数昊田十大罪状,寡人盛怒之下决定亲征。”飞廉双目炯炯直视帝辛,道:“祝融国谋反可有实证?”帝辛道:“哪里还能等到谋反成为事实,寡人是在先发制人。”飞廉摇了摇头,道:“那时费仲、尤浑向祝融国索取大量金银珠宝,国君昊田无法承受,二贼索贿遭拒,才诬我祝融国谋反。而陛下偏听偏信,刚愎自用,根本不容我祝融国辩解。后来昊田一族数百口尽被诛戮,祝融国民千里流徙,且无论尊卑,一律为奴。”飞廉尽量压抑着情绪,但回想当时情景,仍止不住悲愤袭心,又道:“途中,二十万民众被鞭挞棒驱,动辄遭枪挑刀劈,万千无辜暴尸荒野,死者难以计数。”说到此时,飞廉已是老泪纵横,道:“当时老奴被五花大绑,驱至邸部落为奴。邸部落酋长皂汉忌惮老奴武功,当即砍掉老奴的双腿。”帝辛道:“皂汉怎能如此?”飞廉凄然一笑,道:“皂汉不杀老奴,已是施恩了。”
当时莫老五才五岁,他的父亲战死沙场,他的母亲饿死途中。飞廉见他孤苦伶仃,便收为义子,相依为命。莫老五性格倔强,不屈不挠,少小年岁便将仇恨深埋心底。莫老五道:“隶人揭竿而起,一呼百应,皆因苦大仇深。陛下,民众的疾苦,事涉社稷安危,朝廷若不关心,造反者就会层出不穷,星火燎原,势必将殷商化为灰烬。”
飞廉接道:“今日老奴面谒陛下,就是想面陈祝融国所谓‘谋反’奇冤,盼陛下能予昭雪,还祝融国民众一个公道,让民众安居乐业。”帝辛道:“选择造反,血流成河,飞廉为何不去朝歌直接面君陈述?”飞廉淡淡一笑,道:“陛下位居九五之尊,怎会召见一个隶人?有费尤二贼当道,老奴又哪里来得许多金银贿赂?若非轰轰烈烈地扯旗造反,老奴又哪能得见帝颜?隶人的血本来就算不了什么,隶主的血却早该流尽了。”
莫老五道:“陛下,义军攻破庇邑,我料你必会亲征。一根葱诱敌时故意露出破绽,我料你必会派出精锐偷袭荷荷谷。王师被围,我料你必会冒险驰援。你入谷即攻东山,也在我的意料之中,只有让你占据东山,你才会自以为与义军势均力敌,才敢随我来见我义父。”
帝辛失色当地,道:“朝廷的意图和寡人一举一动,都在你的掌控之中,难怪王师屡战屡败。”莫老五一笑,道:“王师所到之处民众避之不及,义军所到之处民众夹道迎之,这才是王师屡战屡败的根本之因。不过,莫老五并非想要你的江山社稷,只想打出一片天地,让父老乡亲兄弟姊妹不再受奴役之苦。为此,我等十万义军弟兄特向陛下提出三件诉求,望陛下应允。”
帝辛道:“哪三件?”
飞廉挺直身姿,道:“第一,将祝融国故主昊田,以君侯之礼重新安葬。”
帝辛毫不迟疑,道:“寡人答应!”
飞廉道:“第二,准我祝融国复国。”
帝辛道:“准!原祝融国民和跟随莫老五造反的隶人,尽数脱除奴籍,愿留东海或愿去祝融国任其自便。第三呢?”
飞廉转向莫老五,莫老五道:“第三,准我祝融国推施‘盛世之法’。”
帝辛奇道:“何为‘盛世之法’?”
莫老五道:“陛下且听了。当年炎黄二帝开辟鸿蒙,衣食均分,无贵贱之别。大禹王治水之后,其子启王创立夏朝,将公天下变为私天下。商承夏制,依然是隶主贵族骄奢淫逸,隶人暗无天日。隶主隶人都是人,皆由父母生养,理应人人平等,谐和同处。”帝辛并未插言,耳听莫老五继续说道:“世间不平之制,违天理逆大道,必须将其彻底革除!人人平等,家家安居,均分土地,劳者温饱,天下之事由天下人作主,天下之物由天下人共享,这就是‘盛世之法’。‘盛世之法’是一条惠及万民、光泽万世之阳光大道,唯有推施‘盛世之法’,华夏民族的真正盛世才会来临。”
这是“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雏形,三千年前即产生于中华大地。
“盛世之法”是对当时社会关系的不公平现象的一种反正。封建社会农民斗争的奋斗纲领,大多体现这种愿望。16世纪英国资本主义萌芽时,就有对私有制批判以及对公有制社会的描述著作,如英国莫尔的《乌托邦》,意大利康帕内拉的《太阳城》等。18世纪,法国的摩莱里、马布利和巴贝夫高举人类平等的旗帜。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指引全世界无产者进行斗争。
帝辛奇目盯视,这才明白莫老五的最终目标,是推翻现行的社会制度,其心大焉!帝辛道:“莫老五真是异想天开!隶主治人,隶人治于人,自古如此。变千古之法,必将使天下大乱,断不可取!”莫老五道:“天下只有不变之理,绝无不变之法!”帝辛道:“时下的治世之法,是华夏民族历经千年所创,你想废除,必将头破血流。”
莫老五道:“‘盛世之法’不会轻易来临,莫老五愿做为之打拼之第一人!”
帝辛沉吟不语,暗自思忖,“盛世之法”对隶人极具鼓动性,只要莫老五振臂一呼,顷刻之间便能聚集众多隶人,朝廷势必陷入苦战。而祝融国地不过数百里,人不过数十万,且“盛世之法”时下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不如暂且答应,让他的十万大军就此偃旗息鼓。想到此,帝辛道:“若寡人答应,你的十万大军想如何处置?”
莫老五道:“遣散军伍,变兵为民。”
一言能灭十万敌兵,帝辛再未犹豫,说道:“寡人准你!你可留下三千人马护卫都邑,其余遣散。‘盛世之法’若推施失败,你改用旧制,那时再不要有其他妄想,死心塌地辅保朝廷。”莫老五一笑,道:“‘盛世之法’若得以成功,请陛下推向整个殷商。只要对民族、对民众、对江山社稷有益,想必陛下不会拒绝。”帝辛笑了一下,道:“如你推施成功,也算是为治世之法闯出一条新路,寡人拭目以待。”
莫老五心头畅快无比,同飞廉相视而笑,相信黑暗已经过去,曙光已然来临!岂不知天真无邪的义军,从此走上一条不归之路。
飞廉朝帝辛频频作揖,连声说道:“谢陛下隆恩!”
帝辛问道:“莫老五的武功师承何人?”
飞廉笑道:“自然是跟老奴所学。”
帝辛奇道:“飞廉双腿已残,难道武功未废?”飞廉道:“陛下请看。”双手叠于丹田,深深吸了一气,突然腾空而起,在半空中翻了两翻,挥掌拍向一块巨石。一声响,巨石迸碎,飞沬四溅,飞廉稳稳落回原地。帝辛赞道:“真是神鬼莫测,寡人现在可不是你的对手了。”
飞廉笑道:“杀了陛下,天下必乱,祝融国还如何复国?”
帝辛哈哈笑了,道:“昊田一脉已后继无人,飞廉可想做祝融国国君?”
飞廉道:“老奴虽是祝融一脉,但断不会有此非分之想!”
帝辛道:“那就请你仍做祝融国将军,安度晚年。”
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千山万峰尽披霞光,飞廉仿佛化身彩霞之中,面呈微笑,深情凝望,道:“老奴心愿已了,真想像彭伯那样,寻一处不为人知的深山老林,身托自然,了此残生。”彭伯即彭祖,是中国著名的长寿之星。帝辛道:“一百多年前,彭伯领兵伐‘邳’,被封于‘大彭氏国’,后来将家资散于民众,隐居去了,想必早已仙逝。”
飞廉道:“老奴此生再无他求,只是突然想起小儿,不知他现在何处。”
帝辛道:“祝融国灭国时,飞廉诸子不都战死了吗?”
飞廉道:“该子是老奴老年所得,那年只有一岁多些,托付给了老仆‘老鼻子’。在东迁途中,我还见他怀抱我儿踉跄随行。到了东海之后,我就再也没见过他,不知他被哪家隶主带了去,也不知是死是活。”帝辛道:“祝融国已复国,你自可前去寻找。”飞廉点点头,大声说道:“天佑我祝融国有此复国之日,飞廉在我祖跳崖之处,谢过天地神明,谢过陛下!”说罢仰天长笑,荡气回肠。
笑着笑着,飞廉的笑容僵在脸上……
莫老五惊道:“义父!”伸手探了飞廉的鼻息,而后缓缓跪在飞廉面前,深深一叩,道:“义父,你怎么这就去了……”再抬头时已是满面泪水。
帝辛愣了半晌,道:“莫老五,请厚葬飞廉,你就做祝融国国君吧。”
莫老五摇摇头,道:“我愿保举飞廉之子登位。”帝辛点点头,道:“国君之位不可久空,要尽快找到飞廉之子。寡人封你为‘辅国大将军’,世袭爵位,望你能忠心为国,并辅弼祝融国新君。”莫老五朝帝辛叩首一拜,道:“臣谢陛下。”
这时,一声怪笑划破长空……
帝辛兵不血刃,解除了十万隶人的武装,有相当高的战略眼光。
莫老五的这次举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奴隶起义,比史载的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早了八百多年。奴隶起义和农民起义一样,以阶级斗争的形式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不过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以及主要领导人出身背景和起义动机的单纯,必然表现出不彻底性,导致最终失败。这次起义的烟消云散,为历史留下了一段千古遗憾。我们不能苛求起义者的思想境界,莫老五、飞廉等有自己的道理,他们虽然痛恨当时的社会制度,痛恨官府,痛恨奸贼,但他们未曾奢望推翻殷商朝廷,而是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希望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推施“盛世之法”,建立一个独立而新型的社会关系,让民众安居乐业。
但毕竟这是推翻殷商改朝换代的一次绝佳机会,正是由于飞廉的目光短浅和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动摇,而错失良机。姜子牙在封神时,对此耿耿于怀,加上当时“盛世之法”业已失败,于是把飞廉封为凶神。姜子牙同时动用一切手段,抹去这次奴隶起义的任何文字记载,以免后人步莫老五的后尘而造反,姜子牙同样有政治和战略眼光。飞廉尽管被封为凶神,但在民间流传的七十二位神仙图里,仍位居其中,足见后人对他的敬重。
就在飞廉归天和莫老五受封之时,忽然传来一声怪笑,弓弦响过,帝辛的十个御林军浑身插满箭羽,倒地身亡……
惊回首,眼前黑压压一群人,身着青衣,怪目凶面,莫老五霍然起身,怒道:“怎样?”
有一人越众而出,双手轻轻鼓掌,道:“精彩!莫老五轰轰烈烈一场举义,只为帝王一诺,成为千古笑柄,可惜可叹!飞廉廿年沉冤苦大仇深,只想化敌为友,真是死有余辜,可悲可怜!”那人面朝帝辛、莫老五,口气却是对众人发令,道:“一个是昏君,一个是义军中的败类,送二人上路!”身后众人齐声“呵”了,张弓搭箭。
帝辛、莫老五猝然被围,战马、兵器都在坡下,赤手空拳如何能挡住这根根利箭?而身后是万丈深渊,要么万箭穿心,要么粉身碎骨,别无他择。
帝辛问莫老五:“他是谁?”
莫老五道:“木圣使。”
帝辛一惊,道:“邪道的?”按五行八卦之方位东方属木,此人掌管东方事务,故称为“木圣使”。帝辛又问:“你怎认得邪道人物?”
莫老五道:“举义之初曾得圣道相助。”
帝辛“哦”了一声,道:“难怪云中子道长说邪道要祸害天下,果然是无孔不入。”这才冲木圣使细看,只见他个头不高,圈脸胡须,额头奇大,占去大半个脸,锃明瓦亮。头发虽也浓密,却只长于四周,后脑勺并无头发,闪闪发亮,如果在其后脑勺上描眉画目,恰似又一张脸。
帝辛道:“木圣使,你长了一脸好‘头’!”
莫老五道:“不,他是一头好‘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