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怀大义武王封诸侯,沐天恩箕子兴邦国(1)

作者:莽原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4:35

|

本章字节:12762字

接下来发生两件对中国历史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件:姜子牙封神和周武王分封诸侯。


姜子牙封神,基本上完成了华夏民族的神明体系,标志着道家思想登上历史舞台。道家思想在汉初被确立为治国思想,称“黄老政治”,实行无为而治,民众得以休养生息,产生了“文景之治”,为汉武帝时期的强盛打下坚实基础。后世遵循姜子牙封神的标准,补充了若干位“神”,如一代宗师文圣人孔丘,春秋大义武圣人关羽,鞠躬尽瘁武乡侯孔明,精忠报国武穆王岳飞等。由推崇圣人增益演化成神话,脉络清晰,流传至今。姜子牙将殷商一方的人物一并封神,体现的是一种和谐。


正如元始天尊所料,姜子牙封神后一千年,佛教果然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明帝夜梦金人飞行殿庭,问于群臣。太史傅毅答曰:西方大圣人,其名曰佛。于是汉明帝派遣中郎将蔡愔等十八人去西域求佛,遇高僧竺法兰,得佛像佛经,用白马驮至洛阳,汉明帝修造“白马寺”,竺法兰译出《四十二章经》。佛教经官方传播,成为中国人的主要信仰之一。儒释道相互融会,成为中华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朝产生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融合了儒释道思想,既让佛、道两家人物登场表演,又注入了现实的人情世态,***儒家的至理名言,妙趣横生,颇为融洽,经常出现“观音见玉帝,王母谢如来”等场面。2012年,中国金牌制片人张纪中先生重拍《西游记》播出,气势恢宏,大气磅礴,进一步诠释了儒释道精神。


周武王分封诸侯,极具艺术性。


一、分封重臣治理偏远和复杂地区。如东夷刚刚回归,东夷和华夷杂居之地较难治理,分封姜子牙于“齐”即今山东临淄,分封姬旦于“鲁”即今山东曲阜。山东今仍被称为“齐鲁大地”。二、分封原殷商遗族,以安定人心。如分封微子于“宋”即今河南睢阳,分封帝辛之子武庚于朝歌即今河南淇县等。三、分封宗亲监视原殷商诸侯和遗族。如分封其弟姬奭也就是著名的召公于“燕”即今北京附近,以监视孤竹国。分封其弟姬叔鲜于“管”即今河南信阳,分封其弟姬叔度于“蔡”即今河南上蔡,以监视武庚等。四、分封先圣后裔,以追思先圣之功。如分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尧帝之裔文叔于“蓟”,舜帝之后于“陈”,颛顼帝之裔柏翳于“秦”,羋鬻熊于“楚”,少昊之裔于“莒”,夏禹之后于“杞”等。五、鞭长莫及,顺势而封。如分封箕子于“朝鲜”等。


分封制,是西周的根本政治制度。到春秋时期,随着周朝的王权衰落,各封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兼并,战争不断。到战国时期,诸侯国只余秦楚齐燕韩赵魏,史称“战国七雄”。秦始皇统一,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的封建帝国。


话说周武王分封已毕,众人在大帐内议事。


姬发道:“生者得以封国,逝者得以封神,这让孤王内心稍安。”


姜子牙道:“望我大周能不断革故鼎新,炽昌至久,以不负民众期盼,不负天地恩泽。臣下山时,太乙真人曾说,此次改朝换代,二十八星宿中的‘五蠹八星’会应运现世。八星者,‘忠正智仁,礼义勇信’,已有定数。原本不知‘礼’者是谁,周公制‘周礼’以定乾坤,‘礼’者已明。”环顾众人,继续说道:“如今‘八星’之中,文王、闻太师和比干已归神位,莫老五隐居,丹枫远行,曲直不知去向,报效大周者,只有本相和周公,本相深感孤寂。”众人谁也没插话,耳听姜子牙又道:“五蠹者,‘奸邪妖毒丑’,除了‘丑’尚不明所指,其余已有定数。‘丑’会是谁呢?”


这时宦人来报:“张天被押到。”


姜子牙“哦”了一下,道:“这么快。”转面姬发,道:“张天被攸侯喜俘获,而后押来朝歌。押解张天的兵士并不知已改朝换代,臣派人前去宣示,兵士愿意归顺大周,并继续押送。”姬发道:“张天是民族败类,纣王将其剿灭,做了一件好事,彪炳千古。”姜子牙道:“把张天带上来。”宦人道:“大王、丞相有所不知,张天不肯出囚车。”姜子牙奇道:“为何?”故作无奈一笑,道:“只好请大王移步了。”


姬发笑了笑,带着文武官员走出大帐。


一辆囚车停于当地,张天跪在车内,披头散发,满脸污垢,恶臭熏天。


姜子牙道:“张天,真是大驾光临,竟要我大周大王和本相亲自来接。”张天忙摆出一幅媚态,咧着嘴笑道:“大王莫怪,丞相莫怪,罪人张天不敢爬出囚车,是想请大王和丞相来此一观……”边说边展开一个布条,双手举过头顶。众人不知他在耍弄什么,齐往布上瞧去,只见上书四个大字:遗臭万年!


姜子牙莫名其妙,道:“这,这是……”


张天道:“这是云中子道长所撰之联,意在警示罪人,这是横披。”那时尚无对联这种艺术形式,众人甚觉新奇。张天将云中子夜闯矾湖鸭梨山兵寨之事说了一遍,最后说道:“云中子道长所书之联,对罪人再贴切不过,所以一路上罪人将其挂于囚车两侧,这个横披则一直顶于头上。如若不信,押送兵士人人可以作证。罪人所犯之罪罄竹难书,早该死上千回百回,悬挂此联正是表明罪人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现已改朝换代,大周怀柔天下,望大王、丞相能既往不咎,饶过罪人的狗命。罪人愿衔环结草,以报天恩!”张天伶牙俐齿能言会道,时而慷慨激昂,时而痛哭流涕,目的就是想用这种独特的方法,求得活命。


众人这才弄清原委,齐往囚车两侧瞧去,右边一联为“有御人之术无容人之量,秋后蚂蚱无论怎样张牙舞爪难成大器”,左边一联是“昔贪腐成性今认鸟作父,井底蛤蟆不管如何聒耳噪舌终是丑类”。


当看到“终是丑类”四字时,姜子牙忽然面露喜色,手指张天说道:“‘丑!你就是‘丑’!”转向姬发道:“大王,太乙真人所说的‘五蠹’终于聚齐了,臣先前竟未想到此人。”


众人哈哈大笑,张天不知是福是祸,跟着嘿嘿傻笑。


姜子牙脸色一变,道:“张天,你为了达到分裂华夏疆土之目的,动辄下令屠城,杀人不分老幼,不知有多少手无寸铁的民众惨死你手,十恶不赦,就该你‘遗臭万年’!”朝兵士令道:“打入死牢,明日午时三刻,斩!”


惊惧之下,张天目翻白珠,昏死在囚车里……


丹枫的行进速度一直快于消息传播的速度,所以对朝歌所发生的一切毫不知晓。


当时路过殷邑祭拜帝陵时,“火狐狸”突然出现,苏妲己决定回返朝歌。苏妲己料到丹枫会从中阻拦,于是情急智生,说服苏离后脱身。为了能让丹枫带着苏离尽快离开险地,苏妲己特地留下一道懿旨。当晚宿营,丹枫久久不见苏妲己下车,便觉奇怪,苏离这时请出懿旨。懿旨称,丹枫轻生死、重大义,最可信赖,所以陛下才将大事相托。今本宫前去与陛下会合,实施反败为胜之计,望将军能遵照陛下旨意和本宫懿旨,继续北进。特将苏离托付,请将军看在陛下和本宫的颜面上,情天义海,生死不弃。丹枫跪接懿旨,热血沸腾,道:“臣得陛下和苏娘娘信赖,惟万死谢恩!”


对苏妲己所说绝地反击之事,丹枫一时难辨真伪,只得继续北上。走到今河北邯郸附近,丹枫与从美塬赶来的张肠、李肚、彭湖和黄山以及三万多步军会合,婉娘也在其中。原来丹枫在美塬布了疑兵,迷惑蒙秋,令大军悄然回援朝歌。当时苏护被杀,苏离曾得丹枫和婉娘救助,今日又见婉娘,已是时过境迁,苏离滚倒在婉娘怀里大哭。


婉娘问了情况,当听到苏妲己悄然离去时,大惊失色,一连说了几个“只怕”,当下缄默,心道:“只怕苏娘娘此去凶多吉少。”眼望苏离,随即明了苏妲己的良苦用心,婉娘哪敢说穿,前前后后想了一回,忙对丹枫说道:“既然有陛下和苏娘娘两道旨意,丹儿就应遵旨而行。”


这句话彻底打消了丹枫回兵朝歌的念头,正要令大军开拔,这时有人喊道:“丹帅,迎面来了一支人马!”


一彪人马由北而南急进,旌旗上画有一支竹子,显然来自孤竹国。丹枫道:“定是前来驰援朝歌的。”婉娘道:“不错!丹儿把他们拦下,既不能让其去朝歌,也不能让其回孤竹。”丹枫奇道:“为何?”婉娘道:“若商灭周立,姜子牙就会以此为借口而深究孤竹。”苏离道:“带走这些兵将,一旦姜子牙发难,岂不更害了孤竹?”婉娘斩钉截铁地道:“不会!带走这支人马,此事再无人知。孤竹之未来,虽无光明,但仍可自立。孤竹不会被信任,却也不至于被灭。正因现在的孤竹君懦弱,姜子牙才会对他放心。”


说话间,孤竹大军已然来到,景琦滚下马鞍,跪行大礼。


景琦是孤竹国名将,年约四十,武功甚高。丹枫问道:“你带了多少人马?”景琦道:“五千。人言朝歌危机,末将奉命前去探询。”丹枫道:“朝歌不必去了,本将军北上,你就跟着本将军吧。”景琦原本就是老孤竹君的家将,自然对丹枫惟命是从。


丹枫一行马不停蹄,这日进入孤竹国境,来到今河北北部。因沿途收拢了不少民众,以及殷商和殷商属国兵马,这时的丹枫大军已有八万人。婉娘将丹枫、苏离和景琦唤于面前,道:“丹儿,陛下和苏娘娘要你北进到哪里?”丹枫道:“陛下没说。”婉娘道:“往北天寒地冻,得有御寒之衣。”景琦道:“短期内哪能弄到许多兽皮?”丹枫问景琦:“你可知孤竹国官仓在哪里?”景琦恍然大悟,道:“在马家店。”


马家店在孤竹国北部,是个边陲小镇。


婉娘道:“丹儿,绕开孤子城,直奔马家店,强抢冬衣。”


丹枫大军折向东北,这日到了马家店。


马家店守备将士见是丹枫,纷纷跪拜。丹枫命其打开仓库,顿时眼前一亮。原来仓库里存有十万件冬衣,由各种动物皮毛制成,均染成黄色,叠放得整整齐齐。让丹枫兴奋的是,仓库里还有五百坛酒,以及大量粮草、干果和茶叶等。


婉娘暗道:“姜子牙知丹儿出走,势必会派周兵追赶,须将此处的冬衣、粮草等尽数搬走,看他周兵还如何敢深入极北寒地?”但这些仅是推断,丹枫未必会信,只能另找借口,婉娘对景琦说道:“将冬衣都带走,丹儿所带将士大多来自中原,白日御寒,夜晚权作被褥。”


这时兵士来报:“丹帅,后有追兵!”


丹枫道:“多少人马?”兵士道:“约有八千。”丹枫道:“可有旗号?”兵士道:“没有,个个身穿白衣。”丹枫道:“奇怪了!”提刀上马,命人迎战。没想到来到近前的,却是箕子一行。原来,箕子带着五千族人离开朝歌,途经殷邑祭祖,而后一路北进。沿途不断有民众加入,至此已有八千余众。《礼记》曰“殷人尚白”,即以白色为尊为贵。箕子一行身着白衣,主要是想出行讨得吉相。


异乡遇故交,何况是殷商王叔,丹枫热血奔流,自然把他当成故主来拜,跪行大礼。箕子虽然满面霜尘,疲惫不堪,但在此见到丹枫,精神一震,喜悦之情难掩难饰。双方人马抱在一起,尽情欢呼。


丹枫问道:“王叔何故至此,朝歌怎样?”闻此一问,箕子将他上下打量一回,知他尚不知帝辛驾崩之事,反问道:“将军因何至此?”丹枫将来龙去脉说了一遍,箕子当即明白帝辛的用意,想在紧要关头保住苏妲己。不过保护一个苏妲己,何须这么多人?往丹枫身后望去,箕子顿时心头了然,丹枫身后是数万将士,看来陛下也想留下这些将士的性命。苏妲己只身返回,断无活路,而苏妲己之所以让丹枫继续北上,又多出一层意思,就是保护苏离。


箕子暗道:“以丹枫性情,一旦得知朝歌真相,定会不顾一切杀回去,跟姜子牙拼个鱼死网破。陛下和苏妲己尚不想让丹枫大军作无谓之死,本王叔怎能眼睁睁看着一个个既年轻又鲜活的生命灰飞烟灭,这些可都是我殷商的遗民啊!必须隐瞒朝歌真相。”想到此,箕子道:“陛下正要绝地反击……”


苏离忍不住问道:“果真如此?”


箕子正颜说道:“千真万确!苏娘娘离去时已然对你说得明明白白,怎会有假?”苏离道:“姐姐说,陛下命丹帅北上是想造成假象,吸引住姜子牙的目光。”箕子道:“不错,陛下是在实施疑兵之计。”丹枫道:“既然要绝地反击,末将带兵返回,正可助陛下一臂之力。”箕子一惊,慌忙掩饰一下,故意说得理直气壮,道:“返回?你可有帝诏?”丹枫道:“无。”箕子道:“这就是了,难道将军想悖逆圣意,抗旨不遵吗?”


丹枫一怔,道:“末将并非不知这些,只是殷地战况不明,末将顾念陛下安危。再者,陛下和苏娘娘命末将北上,却未说要走到哪里,何时返回。”


箕子心头一震,丹枫所虑亦正是他之所虑,天下虽大,哪里才是亡国之人的存身之地?商亡帝崩像一场噩梦,箕子尽管早在比干被害时就已料到这一结局,但在成为现实时,还是痛断肝肠。箕子暗道:“朝歌的消息民间已有风传,相信很快就会传到这里,得让丹枫赶紧走,走得越快越好,走得越远越好,最好让他永远不知道真相!”稳了稳情绪,故作轻松一笑,道:“将军,何时返回陛下自有筹谋,你且候旨就是。世间无处不飞花,到了极北之地,自会有春风拂面!”


箕子的本意是,保全了这些殷商遗民的性命,岂不就是春暖人间。谁知被丹枫等人曲解,以为真如王叔所说,极北之地到处春光明媚,又是一片春暖花开之地。因极北之地谁也没去过,而箕子正是以博学闻名于世,在丹枫等人看来,他的话自然不会有错。


正是这番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推波助澜,让丹枫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丹枫问道:“王叔欲意何往?”


箕子往北指了,道:“走!本王叔陪你走上一程。”


两路人马合二为一,朝东北方向行去……


丹枫所带兵民全部换上黄色兽皮衣服,箕子族人身着白衣。远远望去,两队人马黄白分明,浩浩荡荡,煞是威武。旌旗遮天蔽日,时而穿越山林,时而跨越江河,蜿蜒北去。这日众人来到一条大江边,只见山峦叠嶂,碧水南流。这是众人离开殷地后所遇到的最大的一条河流,正是现今的鸭绿江。


鸭绿江古称坝水,汉称訾水,唐时始称鸭绿江,因水色深绿恰似鸭头而名。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长一千五百里,南北走向,汇集浑江、虚川江和秃鲁江等支流,从丹东注入黄海。鸭绿江干流多为中朝界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将士雄赳赳气昂昂跨过的就是这条大江,这条大江也因那场战争而闻名。


萧瑟风中,众人伫立岸边。这里正是坝水中游,江面宽阔足有百丈,气势不凡。这时天上飞过一群雪雁,声声呜咽,排成人字形朝南飞去。众人的目光由大江移向蓝天,又随大雁飞去的方向不约而同地朝南望去。这一望,竟让众人个个泪流满面,那个方向正是魂牵梦萦的故乡。


箕子抹了一把泪水,距离殷地已有数千里之遥,山河依旧在,只是故人非,六百年殷商已如这滔滔江水,一去不复返了。国已破,帝已亡,何处是故乡?回头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前进是宁静辽远的旷野,何去何从?跨出这一步,只怕真的就是天涯海角了。半天,箕子凄然一笑,手指江东,说道:“丹枫将军,你看这大江东岸郁郁苍苍,想必会有三千里江山,本王叔想在此落脚。”鸭绿江的东面,自然是现今的朝鲜和韩国,果然有三千里江山。


箕子道:“将军保重!”说罢踏步走去,走出几步,又回头望住丹枫。同殿为臣的情景历历在目,商亡后遇到的第一个故人就是丹枫,箕子哪里舍得就此分别?心里阵阵泛酸,又道:“一旦过得大江,你我有生之年恐再难相见。”只此一语,老泪纵横,呜呜咽咽说不下去。箕子已是七十有余,老人的眼泪最能感天动地,看到这古稀之人仰天悲泣,丹枫感同身受,强忍不住,一下子哭出声来,丹枫原本是朝廷的中流砥柱,却未经一战而脱离战场,如此窝火的将军,史之罕见。数万人随即大哭,哭声惊天动地,泪添大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