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基
|类型: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19-10-06 03:17
|本章字节:3218字
【原文】
凡与敌战,傍与邻国,当鄙词厚赂以结之,引为己援。若我攻敌人之前,彼倚其后,则敌人必败。法曰:衢地则合交。
三国,蜀将关羽围魏曹仁于樊。魏遣左将军于禁等救之。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是时,汉帝都许昌,曹操以为近敌,欲徙河北以避其锋。司马懿谏曰:“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即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俱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而内疏。羽今得意,权必不愿也。可谕权令犄其后,则樊围自解。”操从之,遣使结权。遂遣吕蒙西袭公安、南郡,拔之。羽果弃樊而去。
【译文】
凡与敌人作战,对相近的邻国,应当用谦辞和厚礼来结好,使之成为自己的援助力量。如果我正面攻击敌人,邻国又能从后面夹击,敌人必然失败。兵法说:对各国交界的地方就要交结诸侯。
三国时,蜀将关羽将魏将曹仁包围在樊城,魏派遣左将军于禁等人前去教援。恰逢汉水暴涨,关羽用水军俘虏了于禁等人和步骑兵3万人,将他们解送到江陵。当时,东汉献帝都城在许昌,曹操认为离敌军太近了,想迁都河北以避锋芒。司马懿谏阻道:“于禁等是被大水所淹,并不是攻守不当,对国家的根本利益没有什么损害。如果现在迁都,就是向敌人示弱,淮河流域的老百姓也都不会安心。孙权和刘备表面亲密,骨子里却很疏远,现在关羽得意,孙权心里一定不愿意。可以告诉孙权,让他从背后行动,那么,樊城之围就可自解。”曹操听从了他的话,派遣使者联络孙权。吴国便派吕蒙向西袭击公安、南郡,夺取了这两个地方。关羽果然放弃了樊城而离去。
【简析】
古时作战,很注重对地理条件的运用,不仅注重战场地形的选择,而且也很注重从地理位置的关系方面处理国与国的关系。邻近的国家态度如何,对本国有着重要的影响,获得邻国支持,便可将其作为后盾,作为可靠的同盟者,抵御外来的侵略,这样的邻国越多越好。这种“远攻近交”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对邻国厚礼相交,建立友好关系,相互尊重,互相支援,共同预防不测,就可共同发展,保证国家的繁荣。
无论是带有战争背景的外交,还是和平时期的外交,其目的之一都是争取同盟者。同盟者中也有不同的情况,有坚定的,有不太坚定的。坚定的同盟者,是比较容易结交的,问题是那不太坚定的那一部分,可谓中间力量。如果工作做得好,中间力量就会倾向自己一方;如果工作做得不好,中间力量就有可能被对方拉过去。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先后形成了同盟国(德、奥、意)和协约国(英、法、俄),但是在同盟国中,德国与意大利有矛盾。意大利本想德国会支持它占领北非,扩大殖民地,但德国却担心这样做会引起英、法两国和土耳其的反对,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结果它拒绝支持意大利,由此引起了意大利的极大不满。法国看透了这一点,便主动结束把意大利搞得疲惫不堪的关税战争,并通过秘密谈判,同意意大利自由处理北非的黎波里塔尼亚等地,同意意大利从土耳其手中夺走了这两个地方。由于这些原因,导致法、意缔结了中立协定。意大利作出保证,在法国遭到侵略时,它一定严守中立。这说明意大利被从同盟国中分离出来了。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意大利果然保待中立,德皇二世虽勃然大怒,但法国却能从容地抽调南线部队,集中力量对付德国的进攻,粉碎了德国的速决战略。由此看来,中间力量是举足轻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