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难战

作者:刘基

|

类型:历史·军事

|

更新时间:2019-10-06 03:17

|

本章字节:4874字

【原文】


凡为将之道,要在甘苦共众。如遇危险之地,不可舍众而自全,不可临难而苟免,护卫周旋,同其生死。如此,则三军之士,岂忘已哉?法曰:见危难,毋忘其众。


魏,曹操征孙权还,张辽、乐进、李典将七十余万屯合肥。操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书,题其函曰:“敌至乃发。”俄而,权帅众围合肥,乃发此教曰:“若孙权至,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护军,勿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及敌至此,破我必矣,是以指教: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胜负之机,在此一举,诸君何疑。”李典意与辽同。于是,辽夜募敢从死士得八百人。椎牛享士,明日大战。平旦,辽披甲出战,先登陷阵,杀贼数十人,斩二大将,呼自名冲阵至权麾下,权大惊。众未知所以,走登高,权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权不敢动。乃聚兵围辽数重,辽左右突围,直前急击,围解,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呼号曰:“将军其舍我耶?”辽复入围,援出余众,权军无敢当者。自旦至日中,吴人夺气。辽修守备,众乃安心悦服。权攻合肥。旬日,城不得下,乃退。辽帅将追击,几获权。


【译文】


将帅率兵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能和部众同甘苦。如果处在危险境地时,不要丢掉部众而只顾保全自己,不能面临危难而苟且偷生;要周旋保护部下,与他们同生共死。如果能这样,全军的官兵,又怎能忘记将领呢?兵法说:遇到危难,不要忘记部众。


三国时,魏曹操征伐孙权回归,张辽、乐进、李典三人带70余万兵驻扎在合肥。曹操要去征讨张鲁,临行前交给护军薛悌一封信,封面上题着:“敌人到时再看。”不久,孙权率部众围攻合肥,张辽等才打开信。只见上面写着:“如果孙权来了,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保护军营,不要出战。”诸将都疑惑不解。张辽说:“曹公在外远征,考虑到敌军到这里来会打败我们,所以指教我们:在两军没有接触前,就迎面攻击他,挫败他的锐气,以安定我军心。然后才可以防守,胜负之机,全在此举,各位又有什么不理解呢?”李典的意思也和张辽相同。于是张辽连夜选择敢死之士,共800人,杀牛慰劳他们,准备第二天大战。第二天一早,张辽披甲出战,率先冲入敌皱,杀死几十个敌人,斩敌两员大将,大声呼喊着自己的名子,在敌人阵营中横冲直撞,直至孙权的指挥旗下。孙权大惊,部将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纷纷登山逃跑。孙权用长就自卫。张辽大声呵叱孙权,孙权吓得不敢行动。吴军聚兵把张辽包围了几圈。他右冲左突,一直向前猛攻,终于冲破了包围圈,张辽率部下几十人得以冲出,其众部众大声呼喊说:“难道将军要丢掉我们吗?”张辽又杀入重围,救出其余部众,孙权军队没有人敢阻挡。从早晨杀到中午,吴军的锐气被夺尽。回城后张辽又加紧防备,部众官兵心悦诚服。孙权攻合肥,十天还没攻下,便撤退。张辽带兵追击,差一点捉住了孙权。


【简析】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偿从。”(《论语·子路》)意思是说:“领导者为人表率,即使他不下命令,群众也会学着他的样子做;领导者行为不正,即使他下了命令,下面也不服从。”


在战场上更是如此。尉缭子也曾说过:“指挥作战的将领,必须把自己的模范行为作为激励、教育部下的根本措施。这样做了,他指挥部队就像心脏使用四肢一样运用自如。”


何谓“其身正”?平时,将帅带兵,在起居饮食上要和士兵打成一片,爱护士兵,尊重士兵,与士兵同甘共苦。军井没有挖成,将帅不说口渴;军帐没有搭好,将帅不说劳累;军灶没有做好饭,将帅不说饥饿。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用扇子,雨天不打伞,这是做将帅应有的礼法。这样,做将帅的与士卒同寒暑、劳苦、饥炮,三军之众必然士气高涨,听到进军的鼓声就欢欣鼓舞,听到退军的金声就心中愤怒。攻敌高城深池时,尽管敌人的箭石如雨,但士卒都能争先登城,与敌肉搏。他们并不是喜欢死且乐于受伤,而是因为将领能体谅他们的寒暑饥饱,并对他们的劳苦能做出公正的评断。


“其身正”,在危难时刻,不仅要甘苦与共,还要身先士卒。当失败之势已成,吏卒恐惧畏敌,这时只要将帅奋勇当先,众人就会变得勇敢并为其所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既需要用纲领、宣言、决议,来启发、组织、调动群众,也需要领导者以自身的言行起示范、导向作用,以取得人民的充分信赖,上下一心主促进这些纲领、决议所规定目标的实现。


众所周知,管理者身居一个团体的重要位置,众人的眼里,他是群体利益、规范的代表。群体成员总是将其上司的行为作为效仿的对象。因此管理者自身的行为怎样,对一个组织的影响甚大。正如英国著名管理学家福尔克指出的那样,“有什么样的管理人员,就会有什么样的公司”。平庸的战略可能会因为具有驾驭能力、有才华、干劲强、言行一致、恪职尽责的领导者的引导有方而获得成功;完美的战略却会因领导人自身行为的误导,以致组织内各个成员仅仅是消极地行动,而遭失败。


一位高明的管理者,既重视言教,更重视身教。所谓权威,就是权力与威信的结合。在权利既定的条件下,就应下决心靠自己的行动和政绩去树立威信,密切干群关系,使群众产生信任感、亲切感,进而把精神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