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饱战

作者:刘基

|

类型:历史·军事

|

更新时间:2019-10-06 03:17

|

本章字节:4808字

【原文】


凡敌人远来,粮食不继,敌饥我饱,可坚壁不战,持久以敝之,绝其粮道。彼退走,密遣奇兵,邀其归路,纵兵追击,破之必矣。法曰:以饱待饥。


唐武德1初,刘武周2据太原,使其将宋金刚3屯于河东。太宗4往征之,谓诸将曰:“金刚垂军千里入吾地,精兵骁将皆在于此。武周自据太原,专寄金刚以为捍蔽。金刚虽众,内实空虚,虏掠为资,意在速战。我当坚营待其机,未宜速战。”于是遣刘洪等绝其粮道,其众遂馁,金刚乃遁。


【注释】


1武德:唐高祖的年号。本篇所引战例发生在武德二年(619年)10月至武德三年(620年)4月。


2刘武周:唐初割据势力之一。河间景城(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马邑(今山西省朔县)。隋炀帝时,曾任马邑鹰杨府校尉。惰末617年杀马邑太守王仁恭、自称太守,依附突厥被立为定杨可汗,不久称帝。619年攻战太原,次年被唐李世民所败,后逃归马邑,以后被杀。


3宋金刚:刘武周部将。原为隋末农民起义力量之一,后归附刘武周,号称宋王。被唐军所败,与刘武周同逃突厥,被


4太宗:转唐太宗李世民(当时还是秦王)。


【译文】


凡是敌人从远处来,粮食接济下上,敌饥我饱,便应坚守营垒,不与决战,长久相持以使敌人疲惫,同时要切断敌人的粮食运输道路,敌人退走时,秘密派出机动部队,截断其归路,并派兵跟踪追击,必然能够歼灭敌人。兵法说:以我之饱食对待饥饿的敌人。


唐武德初年,刘武周占据了太原,派他的部将宋金刚驻守河东。李世民前去讨伐,他对部将们说:“宋金刚从千里之外孤军深入我境,精兵猛将都集中在此。刘武周自己据守太原,完全把宋金刚视为屏障。宋金刚虽然人多,但却缺乏军需储备,专靠掠夺作为部队生存的凭借,因此他们希望速战速决。我们应该坚守营垒等待他们陷入饥饿的境地,而不宜速战。”于是。李世民派遣刘洪等人截断宋金刚的运粮通道,使他的士兵陷于饥饿,宋金刚只得逃走。


【简析】


“以饱待饥”是军事斗争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军事后勤保障上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要问题。“以饱待饥”是需要认真运筹的,其中“断敌粮道”就是一项重要的策略。


对于现代管理来说,“以饱待饥,断敌粮道”,就是争夺原材料供应和市场的问题,它虽然不同于军事斗争中的刀光剑影、你死我活那样激烈,但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繁荣。因此,也是需要着眼其特点和发展,认真地加以研究和运筹的。


古代战争,粮秣供应的充足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战争的结局与胜负。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这个道理。《孙子·军争篇》有言:“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这是在己方粮食供应充足,敌人粮食供应不济时采取的谋略。当年李世民与宋金刚开始对峙时,因粮秣不足,无法实施进攻;而在粮秣供应有了保障,可以采取攻势时,他仍然采取了”以饱待饥”之术,最后大败宋金刚,发展了大好形势。这说明,在军事斗争中,如果缺乏粮食供应,军队就会不攻自破。因此,高明的将帅为了赢得胜利,总是想方设法使自己“以饱待饥”,并千方百计地“断敌粮道”,动摇对方的军心斗现代战争的情况更是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军为加速太平洋战争的进程,针对日本虽工业发达,但资源贫乏,大量的石油、煤炭、铁矿石、粮食等都依赖进口的弱点,制定了一个“饥饿战役”,即对日本实施大规模水雷封锁的作战计划。这一计划很快就使日本近海海域无法通航,重要港口不能进出,从而切断了日本与外界的航运,致使日本急需的石油、煤炭和粮食等战略物资严重缺乏,很多舰只和飞机因得不到燃料而停航停飞,军工厂关闭,造船厂停工,粮食供应日趋紧张,国民陷入一片饥饿之中,整个国家濒于瘫痪状态。“饥饿战役”达到“釜底抽薪”之目的,从而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彻底崩溃。


随着许多新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使袭击破坏对方后方的手段越来越多,破坏范围越来越大,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因而袭击、破坏对方的后方越来越成为作战计划和作战行动中一个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并贯穿于作战的始终。第四次中东战争是一场大量使用最新常规武器的现代战争。这场战争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作战双方把袭击、破坏对方的后方作为各自军队整个作战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作战行动中付诸实施。


在现代商品经济竞争中,商业、企业竞争与战争有着许多共同点。任何企业间的竞争,最终都表现为产品和市场的竞争。这里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善于争取和保护自己的原料供应,要善于占领和保护市场。这里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最主要的是信息、效益和产品质量。就是说,要快速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快速更新产品,快速周转货物,快速投放市场。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效益和产品质量问题。在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谁能争取时间,抢先一步,既保证自己的原材料充足供应,又能在质量和荣誉方面赢得顾客和占领市场,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