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好战

作者:刘基

|

类型:历史·军事

|

更新时间:2019-10-08 03:22

|

本章字节:3562字

【原文】


夫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实不获已而用之。不可以国之大、民之众,尽锐征伐,争讨不止,终至败亡,悔无所追。然兵犹火也弗戢将有自焚之患。黩武穷兵,祸不旋踵。


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


隋之炀帝,国非不大,民非不众,嗜武好战,日寻干戈,征伐不休。及事变,兵败辽城1,祸起萧墙2,岂不为后世笑乎?吁,为人君者,可不慎哉!


【注释】


1兵败辽城:隋炀帝曾于612~614年三次派兵进攻高丽,为此耗费了全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613年,隋军30万在今辽阳市一带被高丽打败。


2祸起萧墙:公元618年春,在隋逐权摇摇欲坠之时,宇文化及等随从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发动兵变,杀死炀帝。立秦王浩为帝。引兵十余万西归,为李密所败,鸩杀杨浩自立为帝,国号许,建元天寿。


【译文】


军队是最利害的凶器,战争是违背道德的行为,这些东西只有在迫不得已时才能使用。不能因为国大民众多,就可以一味动用军队征战讨伐,争夺不止。如果这样做,最终总要失败,追悔不及。用兵就像玩火一样,不收敛就会自焚。穷兵黩武,灾祸就不远了。兵法说:国家虽然很大,好战必然败亡。


隋朝炀帝时,国家不能说不大,百姓不能说不多,但他嗜武好战,每天都要大动干戈,征讨不休,到了事变发生的时候了:征讨的军队在辽城遭到大败,宫廷内部发生了夺权的祸乱,这怎么能不被后世之人耻笑呢?做国君的,实在是应该慎重啊!


【简析】


如果穷兵黩武,则会使整个国家和民族陷入危亡,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明太祖宝训》卷五之《谕将士》中有一段话讲得非常形象、深刻。他说:“国家兴兵打仗,犹如医生看病用药,储藏药品是为了医治疾病,不是无病而用药。国家动荡不安,用兵是为了平定祸乱。等到四方安定时,只应当修缮武器装备、训练士兵,使国家保持常备不懈。军队既能消除祸乱也能招来是非,如果依仗国力富强,好大喜功,挑起战端,结下怨恨,开启挑衅,恰恰足以招来祸乱,正如医生胡乱使用药性不明的药物,强迫无病之人服用,纵然没有造成残废或死亡,也会使人大伤元气。因此,治理国家的君主固然应当常讲武备,但也不能穷兵黩武。”正如孙膑所说:“穷兵者亡”。同是战国时期的大军事家司马穰直针对大国也斩钉截铁地指出:“国虽大,好战必亡”。


近代最大的战争贩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头号战犯希特勒,于1935年任德国总统,废除了凡尔赛和约,大力重整军备。1938年春,希特勒利用柏林奥运会的机会,与世界著名人士进行了数百次的会谈,名曰争取和平。他的话音未落,立即出兵奥地利,使欧洲为之一惊。1939年3月15日晚,德军又开进了捷克斯洛伐克,仅一天的时间,便攻占了布拉格,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实施突然袭击。1940年4月1日至6月4日,德军攻占了丹麦、挪威、荷兰等国。6月14日德军又侵占了巴黎。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投入190个师计550万大军对苏联发动全线攻击。一时间希特勒疯狂到了极点,似乎整个世界已经成为他囊中之物!


“穷兵者亡”。希特勒这个疯狂、暴虐、阴险、狡诈的战争狂人,最终也逃脱不了覆灭的下场1945年1月,希特勒的侵略活动终被反法西斯盟国彻底粉碎,4月30日,柏林被苏军攻占前夕,在地下室里希特勒与其情妇爱娃·布劳恩举行了婚礼,然后一同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