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基
|类型: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19-10-06 03:17
|本章字节:3230字
【原文】
凡与敌战,若敌人行阵不齐,士卒喧哗,急出兵以击之,则胜。法曰:乱而取之。
吴人伐州来1,楚率诸侯之师救之。吴公子光2曰:“诸侯从于楚者众,而皆小国也,畏楚而不获已,是以来。吾闻之曰:作事威克其爱,虽小必济。胡、沈3之君幼而狂;陈大夫齿壮而顽;顿与许、蔡疾楚政;楚帅贱多宠,政令不一。七国同役而不同心。帅贱而不能整,无大威命,楚可败也。若分师先以犯胡、沈与陈,必先奔。三国败,诸侯之师乃摇心矣。诸侯乘乱,楚必大奔。请先者去备薄威;后者敦阵整旅。”吴子从之。戊辰晦战于鸡父,以罪人三千,先犯胡、沈与陈,三国争之。吴为三军,以击于后:中军从王,光帅右掩,余师左。吴之罪人或奔或止,三国乱,吴师击之。三国败,获胡、沈之君及陈大夫。舍胡、沈之囚奔许与蔡、顿曰:“吾君死矣。”师噪而从之,三国奔,楚帅大奔。
【注释】
1吴人伐州来:州来为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之一,公元前529年为吴国所灭;以后,州来又被楚国占领,成为楚邑:公元前519年并入吴国。故址在今安徽凤台。此处所指吴国讨伐州来的战争发生在公元前519年。
2公子光:即以后的吴王阖闾,名姬光,为吴王诸樊之子,故称公子。此时的吴王为王僚。
3胡、沈:连同下文的陈、顿、许、蔡都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胡在今安徽阜阳,公元前495年被楚灭;沈在今河南平与以北,公元前506年为蔡灭;陈在今河南和安徽交界处,前479年被楚灭;顿在河南商水北,前496年为楚灭;许初在今河南许昌东,后相继迁往河南叶县、安徽毫县、河南西峡和鲁山境内,战国初期被楚灭;蔡初在河南上蔡境,先后迁至新蔡和下蔡(即州来)境内,前447年为楚灭。
【译文】
一般作战,如果敌人队伍不整齐,士兵大声喧哗,这时立即出兵进攻,就可以胜利。兵法说:敌人出现混乱时就乖机攻取。
春秋时,吴国讨伐州来时,楚国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救援州来。吴国公子姬光说:“诸侯服从于楚国的确实不少,但都是小国,他们因为惧怕楚国而不能不来。我听说,凡事如果用威武胜过仁爱,虽然小也一定能成功。胡国和沈国的国君年幼但狂妄;陈国的大夫年壮可是愚蠢;顿国、许国和蔡国妒忌楚国的政治地位;楚国领兵的人卑贱而受宠爱,因此政令不一致。这七个国家同行但不能同心。领兵的卑贱就不能使军队统一,因而没有大的威望,楚国是可以打败的。如果我们能分兵先用一部分兵力进攻胡国、沈国和陈国,他们就一定会先败逃。这三国败了,诸侯国的军心就动摇了。诸侯一混乱,楚军也必然败逃。因此,请先让少戒备、威严差的部队先出动,后出动严整的部队,要严阵以待。”吴王听从了这个计策。戊辰年(公元前533年)末,吴国军队和七国军队交战于鸡父(今河南固始县东南)吴国用犯人3000先攻胡国、沈国和陈国,三国军队迎战。吴军分成三部分,跟在犯人后面进攻,中军由吴王带领,姬光率右军掩护,其余军队在左边。吴国的犯人时而奔跑,时而停止,三国军队就乱了。吴军向三国军队发动进攻,三国军队大败。
吴军俘获胡、沈两国国君以及陈国的大夫,释放了胡、沈两国的俘虏。俘虏逃奔到许国、蔡国和顿国时说“我们的国君死了。”于是这些国家的军队也吵吵嚷嚷跟着跑,致使这三国大败而逃。最后,楚国的军队也终于战败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