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林
|类型: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19-10-06 14:13
|本章字节:6834字
林少华回到集训连的第六天后,第二批基层骨干集训班开学典礼迎着六月的骄阳,在团大院操场召开。这次的主席台上,看上去似乎少了一些庄严,倒不是因为主席台上少了一个重量级人物,也就是盘踞在重要职位上多年的团5号,他因张参谋被开除军籍觉得脸上无光,选择了调走,而是因为这段时间团机关出现了丑闻,令1号首长有些心烦意乱,才使得典礼气氛与上次相比锐减许多。冷清归冷清,不过台下的军姿依然是那样的飒爽,此起彼伏的歌声依旧是那么的嘹亮,林少华矫健的身影仍然是那么的活跃,或许是军营的上空更加清澈湛蓝的缘故。
典礼完毕,集训连程连长把林少华招呼到已经散场的主席台前,当着1号和2号首长的面对林少华耳语了一会儿,又提高了声音说:“团党委已经提前决定等这批集训结束后,就送你到上级军校学习,希望你把这期集训工作做得更好。你还是先谢谢首长吧。”
林少华向团首长敬了个军礼说:“请首长放心!我一定不辜负党委的重托,保证完成任务!”
团1号说:“少华啊,本打算让你带完新兵,明年再去学习的,但考虑再三还是决定让你提前去学习。我和2号认真地看了你们集训连上报来的材料,也就是你在排里率先尝试的《辅助管理办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管理措施。尤其是内容,制定得非常详细,这打分制条理清晰,依据充分,显得公平合理,既能充分调动战士的积极性和整体的凝聚力,又能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更重要的是不违背‘条例’的基本原则,确实不错。等这批集训结束后,要在全团推广。军校大概要到9月份才能开班,那时你才能前去学习。这期间你可以继续完善《辅助管理办法》,同时希望在第二期的集训班里使之再次得到验证。你可是咱们团第一个保送去学习的,恐怕免试的战士也只有你林少华了。记着,部队是不会埋没人才的。”
林少华说:“感谢组织上为我提供的学习机会!”
团1号对林少华笑了笑就离开了操场。这个消息对林少华来说无疑是一个生命的里程碑,意味着他的全部梦想在军营即将实现。
林少华回到排里后,第一时间写信把喜讯告诉了妈妈,并表示等毕业后穿上了四个兜的军官服时,回家看望妈妈,让妈妈耐心等待消息。同时林少华也终于有心情回复冯晓娟的多次来信了。她的来信几乎是隔三差五连续不断地发,内容也都是倾吐思念之苦,可以说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字字都闪烁着情真意切。尽管如此,林少华对她也只想谈论投稿之事,不想过早告诉她自己上军校的事,因为目前林少华只能把她看成是文友,并不想给她发出错误的信号,而影响她在个人问题上的选择,更重要的是林少华此时还没有心情谈情说爱,因为他有一个小小的愿望需要在这之前实现。
别看林少华平时带兵集训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的,他的确一刻也没有闲着,他利用休息时间正在隐蔽地从事一项活动,他已经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五万字的《战士随笔》,第二步计划写五万字的《基层带兵纪实》,已经写了一万余字,他想在上军校之前把这份额外的工作完成了,等将来进一步整理后投稿于解放军刊物。他梦想着将来任职后,继续撰写更多的书籍,为部队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第一手资料。
人生得意的时候,不但事事都一帆风顺,就连时间也过得特别快。转眼间,第二批基层骨干集训结束了,林少华所带领的三排又取得了全优的成绩,自然也就获得了第一。这个第一也充分证明了他制定的《辅助管理办法》是成功的、是科学的、是实际的、是深入人心的,这种成功不仅为林少华离开集训连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也为他奔赴军校增添了光彩。
林少华离开集训连的前夕,程连长和指导员特意为林少华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送行酒席。桌子上摆放了一大盆猪头肉,一大盆拍黄瓜,还有花生米等。菜肴荤素都有,让人特别有酒欲,前来喝酒的还是集训连的几个排长和教练,外加连队文书。
程连长说:“今天喝酒不限量,能喝多少喝多少,反正学员都回连队了。虽然是欢送酒,我们还是要文明地喝,不图形式,相互也不用敬酒,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三排长和大家一起开心,我们可以边喝边唱。今天晚上是骡子是马都牵出来遛遛,从我和指导员开始,轮流带头领唱,咱喝一圈唱一首,明早不出早操了。”
大家兴致勃勃地连声说:“好!好!好!”
当然了这个酒是友情的酒,是纯朴的酒,是知心的酒,是无话不说的兄弟酒,人们自然也就不用在酒上藏奸了。酒到高处,战友们边喝边唱,那热闹劲就别提了。喝着酒,唱着军歌,是军人特有的一种享受,那种豪放令人十分振奋。
指导员说:“按规定每人领唱一首,刚才连长说了,酒随意,我特别赞同。林少华马上要离开集训连到军校学习了,这样聚在一起的机会不多了,也许林少华毕业之时,就是我和程连长转业之日,因此我们要珍惜今晚这个时光,歌就从我这开始唱吧。”
程连长说:“指导员,你把手风琴拿过来,咱俩合作一首。”
指导说:“行,你等一会儿,我马上拿过来。”
一会儿的工夫,指导员拿来了手风琴,然后告诉程连长:“咱就合作一首《战友之歌》,怎么样?”
程连长点了点头。随后,大家跟着旋律唱了起来:“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你来自边疆,他来自内地,我们都是人民子弟;战友,战友,这亲切的称呼,这崇高的友谊,把我们团结成钢铁集体……”
这歌声震耳欲聋,这歌声撼天动地,这歌声似乎要把房盖掀翻。指导员像个专业琴师,手风琴拉得相当不错,大家余兴未尽,指导员又拉了一首《游击队之歌》。与之不同的当属一排长,他选择了一首电影《冰山上的来客》里的插曲《怀念战友》。
大家非常投入地唱着:“天山脚下是我可爱的故乡当我离开它的时候就像那哈密瓜断了瓜秧白杨树下住着我心上的姑娘当我与她分别后就像那都达尔闲挂在墙上瓜秧断了哈密瓜依然香甜琴师回来都达尔还会再响当我永别了战友的时候好像那雪崩飞滚万丈啊……亲爱的战友你再也不能听我弹琴……听我歌唱……”
这歌声似有壮士一去不复返。大家也许是想借着酒精的作用,沿着歌声的起伏去抒发内心的情感,去感叹流星似的瞬间。或许每一次热闹的聚集,都有可能成为一个绝板,或许每一段歌声都会演绎成一个恒久的回忆。在“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在歌声的催化下,这些刚毅的汉子用泪水谱写着战友间纯朴的篇章。
程连长掉泪了,林少华和战友们的泪水也无声地滑过了双腮,继而又落到唇边。送别的歌声,一下子把大家带到了悲痛的气氛中。指导员一看大家的情绪在低沉中蔓延,大有抱头痛哭之意,便说:“好了,不唱这个了,怪不好受的。军人嘛,流血不流泪,今晚喝酒是高兴的事,唱些欢快的歌吧,别把欢送当成永别。林少华你起个欢快的歌吧。”
林少华擦拭着脸上的泪水说:“二排长善于莫仿女声,我们就让二排长领唱一首《九九艳阳天》好不好?”
大伙又像个孩子似的破涕为笑,异口同声地说:“好!”
二排长在大家的掌声中,毫不犹豫地站起来清了清嗓子,模仿着女声唱了起来:“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大家一阵哄堂大笑后,便异口同声地说:太像了!)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东风呀吹得那个风车转哪,蚕豆花儿香呀麦苗儿鲜。(大伙合唱):风车呀风车那个依呀呀地唱,小哥哥为什么呀不开言……”
大家随着那悠扬的歌声,带着些许醉意进入了青春的遐想中……
最后在四排长《老朋友再见吧》的歌声中,给林少华的欢送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虽然那歌声有些悲壮,却充分地体现了战友的情怀。
此时的林少华在这浓厚的战友情中,有着另一番思绪,或许是受《九九艳阳天》的感染,他的心被一种激情的火焰燃烧着,不自觉地想到了痴情的冯晓娟。他在想:“过去拒绝她,是觉得国家干部和战士的地位差距太大,即便是相爱了,也觉得不现实,连最起码的农业户口转成非农业户口都做不到,到时肯定是要拖累人家的。如果接受了她的爱情,似乎有些不道德。现在不同了,人生进入了一个转折期,已经看到了人生理想的彼岸,不久自己就能和她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想到这林少华决定到军校后,马上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让她和自己一起分享这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