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一杯红糖水

作者:燕德银

|

类型:历史·军事

|

更新时间:2019-10-06 14:25

|

本章字节:6058字

洪绒他们乘坐的军列终于在一个叫云靖的中等城市停了下来,上面通知说终点站到了,人员、汽车、大炮等全部下车。当晚部队便住进了当地驻军营房,而营房里的官兵已经去前线了,有得是空房间。洪绒他们第二天早晨天不亮就从当地驻军营房出发了,开始了此行的第一天摩托化行军。


自从乘上军列,部队官兵就一直在兵站吃饭,在当地驻军营房里吃的那两顿饭,也是友军留守人员和随军家属做的,可是一摩托化行军,他们就再也没有现成的饭可吃了,因此上午十一点钟,九四一团指挥部便向各分队下达了:停车休息,在附近找有条件的地方做饭,十二时三十分出发的命令。也许是第一天摩托化行军的原因,上级给的休息和做饭时间比较宽裕。


团卫生队一共二十多个人,说是有个炊事班,其实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炊事班长宋征来;另一个是炊事员庄可夫。到女子卫生队报到的共有二十八个女兵,吃饭人数增加了一倍还多,但做饭的人仍是他们两个,不过很多女兵都主动过去帮厨,宋征来和庄可夫还能忙得过来,再说有那么多漂亮女兵在厨房进进出出,宋征来和庄可夫干得再多也不觉得累。


摩托化行军时两个卫生队的车辆也走在一起,当他们接到停车命令的时候,正好行驶到一个小山村旁,就急忙在那里停了下来。小山村在公路右侧,村口早已站满了村民,他们都是过来看稀奇的,当然也有欢送的意思。


宋征来和庄可夫刚把从车上卸下来的东西放好,团卫生队队长梁天良就走过来说:“宋征来,一个半小时后出发,这五十多个人下午挨不挨饿,就看你们的了。做饭得找水、买柴,你看需要几个人帮厨?”


“三五个吧,两个人去找水,两个人去买柴,这两样东西最关键了。”宋征来边整理东西边说。干啥操啥心,他对做中午这顿饭早有准备,昨天晚上就和庄可夫一起把要炒的菜洗净切好,并放到一个大铝盆子里面了。米是现成的,关键时刻淘不淘无所谓,加入水就可以烧,只要柴好,做饭做菜都用不了多长时间。


梁天良把找水和买柴的任务刚分配给四个男医生,女子卫生队指导员狄放也带着几个女兵过来了,她说:“宋班长,你们辛苦了!我们是来帮厨的,有什么事尽管分咐。”


“狄指导员,都安排好了,你们就坐在一旁休息吧!”宋征来说。


但狄放她们过意不去,一定要留下来帮忙。可是用汽油桶改装的锅灶已经架好,米袋也已经敞开,没有最关键的水和柴做不成饭,于是宋征来也去了小山村。


宋征来一走,女兵们便围住庄可夫问这问那,让他感到既兴奋,又有些不好意思。庄可夫是山东兵,家在农村,可偏偏起了个洋名字;他国字脸,年纪不大却胡子拉茬,好像出营房后一直都没有刮过,要是再长一点的话,唱戏扮演李逵就不用化妆了。在营房那两天时间里,刘静就已经和他混熟了,这时她说:“庄可夫,几天来我一直在琢磨你的名字,觉得你要是会开车的话,就是一个标准的苏联人名字了——庄可夫司机(斯基)。”女兵们听了都“咯咯咯”直笑,觉得刘静说得非常贴切。


庄可夫喜欢被女兵们逗,偶尔也逗逗女兵,他说:“可惜我不是司机,没法让你们像叫苏联人那样叫。其实我父母都不识字,我也识字不多,庄是我的姓,名叫可富,结果让负责征兵的人写成可夫了,想不到还有喜剧效果。”


团卫生队指导员杨兰邦跟着医生们去买柴,他先向一位大爷打听哪里有卖的?可大爷听不懂普通话,后经一个小男孩翻译,大爷才张开缺两颗门牙的嘴巴笑着说:“好格,好格。”并转身往回走去。


杨兰邦见对方答非所问,而且转头就走,有点摸不着头脑,他问小男孩:“小朋友,大爷他这是去干啥呀?”


“他是我爷爷,说让你们在这里等一下。”小男孩回答说。


此刻做饭是大事,要不然五十多个人下午都得挨饿,车队一出发直到晚上就再也没有做饭的机会了,所以杨兰邦不放心,还要带人往村子里走。小男孩欲拦又止,后来跟着那位老大爷跑去,转个弯就不见了。


正当杨兰邦还要找人打听哪里有柴时,小男孩跑着回来了,怀中还抱着一小捆干柴。他把干柴直接抱到锅灶旁边放下,接着气喘嘘嘘地又跑开了。


小男孩跑开不久,一个中年妇女挑着水过来了,后面跟着刚才那位大爷,他怀中也抱着一捆干柴。


这时宋征来已经回到了做饭的地方,他见水和柴都有了,便在女兵们的帮助下和庄可夫一起做起饭来。两个锅灶上面各放一口行军锅,一口焖饭,一口炒菜。


那位大爷把柴放下后就不声不响地回去了,他再过来时手上拎了一大块腊肉,并交到宋征来手上。那位中年妇女第二次把水挑过来时身后跟着两位大娘,她俩各提着一个竹篮,里面全是鸡蛋,说是送给亲人解放军吃的。杨兰邦当场要付钱,大爷和大娘们说啥都不收,大爷通过小男孩说:“你们去前方打仗,连命都不要了,这些柴、腊肉和鸡蛋都是我们的心意,咋能要钱?”


“大爷,大娘,你们不收钱,我们是要违犯纪律的。”杨兰邦说。


可无论怎么说,他们就是不收,杨兰邦只好先把钱放进自己口袋里。


两个卫生队的其他人闻到香味,也向做饭的地方走了过来,洪绒跟在大家后面,今天她才在不需要人搀扶的情况下勉强走路。洪绒没有走近做饭的地方,而是在稍远一点的地方找块石头坐了下来,一路上她都在想海欣和孩子的情况:他们现在到了哪里?路上还顺利吗?直到这时她仍在想。


送鸡蛋的其中一位大娘见洪绒不但走路很慢,而且脸色苍白,以为她生病了,便转身回到家中找到已经保管了很长时间的一点红糖,她把红糖取出来放入一个空罐头玻璃瓶子里,然后倒入开水搅拌,不久一杯浓浓的红糖水就冲成了。小山村里的人与外界接触不多,那位大娘一定认为那个空罐头瓶子和红糖一样珍贵,是整个村子里最好看的器皿,所以要用它盛红糖水招待贵宾。


小山村房屋不多,大部分是用土墙和稻草建成的,生活水平可见一斑,但它周围有芭蕉树,风景十分优美。洪绒正静静地坐在那里边想心事,边欣赏,突然发现一位大娘向自己走来,手上还捧着一个玻璃瓶子,里面是满满的暗红色液体。为了不烫手,大娘还在瓶底下面垫了一小块白布。


大娘一走近洪绒,就微笑着把手中的玻璃瓶子递到洪绒手上。出于礼貌,洪绒要站起来接,却被大娘按住了。大娘示意洪绒把红糖水喝下去,看样子她也不会说普通话,又怕说出来的当地话洪绒听不懂。


洪绒看出里面是红糖水,就怀着感激的心情说了声:“谢谢!”,然后在大娘的再次示意下尝了一口,果然很甜。洪绒尝罢红糖水挪了挪位置,想让大娘在身旁坐下,可是大娘不肯,转身走到远处去了。


大娘走开的意思是让洪绒趁热把红糖水喝下去,这一点洪绒自然明白,于是就一口接一口地喝了起来,觉得那红糖水不仅甜在嘴上,也甜在心中,她在喝那些红糖水的同时,泪水也流了出来。


洪绒越往下喝,觉得那些红糖水越甜,细看原来瓶底还有厚厚的一层没有化开。大娘在接过空瓶子的时候看到了洪绒的泪水,便又慈祥地笑了,还在洪绒的肩膀上轻轻拍了一下,是安慰,也是表示这点小事不用谢。洪绒向大娘深深鞠了一个躬,大娘却摆摆手又转身离开了,她要回去把瓶子放好再来。


午饭后两个卫生队按时出发了,车轮刚刚转动,杨兰邦就把一个信封投到了那位大爷的脚下,同时还向乡亲们敬了一个军礼,信封里装着应该给老乡们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