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燕德银
|类型: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19-10-06 14:25
|本章字节:7570字
辛寨南面几十米处有座山,因山顶右侧有块像龙头那样的巨石而得名。龙头山东连苍龙江,西接拉拉河,东西长约八百米,南北宽约两百米。山比较高,可以挡住越军打来的炮弹,于是就成了寨民不愿搬迁的另一个原因,北侧的山体比较陡,也成了驻扎部队的好地方。
也许就是位于东西两条水系之间,地势又比较平坦,可以开垦良田,辛寨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生息繁衍。由于没有文字记载,年代又比较长远,现在的寨民早已不知道祖先是从哪里迁过来的了。这里有山有水,风景秀丽,要是没有战争,就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部队住在猫耳洞和帐篷里,距离辛寨最近的房子仅四五十米远。那些猫耳洞大部分都是两国关系恶化后才挖的,而帐篷则是友军留下来的,数量不多,主要供干部们使用。最多的时候这里曾经住过一个营的兵力。
一连到辛寨的第二天上午,上级就通知付孔亮和谢槐华去开会了,他俩在临走之前和海欣及张振光打了个招呼,说让全连官兵继续睡觉,中午十一点钟左右起床吃饭就行了。可是两个主官一走,两个副职就再也睡不着了,他俩穿衣起床,先检查周围岗哨,再去辛寨了解民情和熟悉地形,这是部队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做的事。
二人进入辛寨,首先发现那里的房子与其它地方有所不同:都是上下两层,下层由六排柱子组成,约六十平方米大小,四周只有横栏,没有围板,透过横栏可以看到里面被隔成四个方格,一格里面养猪;一格里面放劳动工具和杂物;一格里面放柴禾;一格空着,但外面有鸡鸭觅食,估计那个空格就是它们的窝。
上层则钉满了木板,在外面看不到柱子,有东、西、南三个门和南门口左右两个小走廊,只有南门下面放着一个供人上下的木梯,另外两个门要从水走廊里走进去。屋顶上面有瓦,也有盖石片的人家。海欣和张振光好奇地围住一幢木楼看完刚要走,却发现从上面走下来一个中年汉子,穿戴和汉人差不多,中等身材,五官棱角分明,脸色黝黑。
二人刚要和中年汉子打招呼,对方却首先开口了,他热情地说:“解放军同志,你们是昨天晚上刚到的吧?”虽然普通话有点生硬,但基本上可以听懂。
中年汉子的话使海欣和张振光都有点吃惊,因为连队是昨天晚上悄悄来到这个寨子南面一点的,并没有弄出亮光和发出响声,友军也没有必要把这个情况告诉寨民,他怎么会知道得这么清楚?于是海欣说:“是的。老乡,你是后半夜在家中看到我们的吧?”
这时中年汉子已经走到海欣和张振光跟前了,他说:“首长,夜里黑灯瞎火的,我怎么能看得见你们过来?是今天早晨起床后,我突然发现山脚下的哨兵都是生面孔,也不认识你们二位,一猜就知道是新来的。六连已经在这里住了大半年,他们的人我基本上都认识。你们一来,六连的人就可以下去休整了。”看来中年汉子对轮战部队的情况非常了解。
“老乡,请问你贵姓啊?”张振光问。
“免贵姓张,我叫张有富。”
“是那个弓长张吗?”张振光又问。
“是的。”
张振光听后显得非常高兴,说:“哎呀!想不到在这个少数民族十分集中的山寨,竟然也有姓张的人家,我和你是同姓啊!”
“中国张王李赵四大姓,看来真的不假,连边界都有姓张的。”海欣说。
张有富听说站在前面的一位首长也姓张,也显得非常高兴,非让海欣和张振光上楼坐坐不可。二人只看到木楼下层和上层外围,也想看看上层内部结构,就跟在张有富后面,踏着并不宽大但还算结实的木梯上了二楼。进入南门,他俩看到那个房间基本上是空的,既没有灶具也没有被褥,但以前好像住过人。这时张有富不知从哪里取出来几颗水果糖,并用双手捧着伸过来说:“两位首长,请吃吧!这还是一年前我儿子结婚时,你们部队官兵送过来的礼物。”
仅仅是一点水果糖,张有富一家就保存得这么久,还让得这么隆重,可见这里的交通是多么的闭塞,物质是多么的贫乏。海欣和张振光只各取一颗水果糖剥开吃,其余的让张有富继续收好,海欣吃着水果糖说:“谢谢!老张,你这么年轻,儿子已经娶媳妇了,祝贺!祝贺!家里还有什么人?”
“女儿出嫁,儿子结婚,家里只有我和老婆两个人了。老婆在地里干活,吃过早饭我也去干了一会儿,回来拿点东西一会儿再去。”
“哦!庄稼长得怎么样?”海欣问。
“还行,不过有些被越南兵炸毁了。”
“一家子,这里炮火连天的,你们下地干活时可要小心一点啊!”张振光说。
海欣见张有富听到这句话一愣,估计他不知道“一家子”是什么意思,便解释说:“我们副指导员说姓张的五百年前是一家人,这里离内地远一些,你们两个可能六百年前是一家吧?”说罢三人都笑了。
“噢!原来是这个意思啊,今天我又长见识了。”张有富笑罢说,然后带领客人参观东边那个房间。东边那个房间里有火塘,火塘旁边有一张一米左右宽的木床,张振光说:“一家子,这是你们做饭和睡觉的地方吧?但是床这么窄,你们夫妻二人怎么睡上去呀?”
“这里不是我们睡觉的地方,而是供客人住的房间,平时就这么空着。火塘也不是我们做饭用的,而是用来煮猪食。”
“那么就是客房兼猪的厨房了。”张振光说,三个人又笑了。
参观完这个房间,三人通过外面的小走廊走进后面也就是东北角那个房间,见里面也有一个火塘,后墙上还有个小台板,台板上供着祖先的牌位,其它地方摆放杂物。看完这个房间三人原路返回,然后通过西边的小走廊进入西北角那个房间,见里面不但也有一个火塘,而且还有被褥和锅碗瓢勺等物,既像卧室,又像厨房,但就是没有床铺,于是张振光又问张有富:“一家子,你们两口子是不是住在这里啊?”
“是的。不过这里也是你们所说的厨房,是给我们人做饭吃的地方。”张有富说。
张振光见这里像其它两间房子里面那样火塘上面没有灶台,只有三块石头立在那里,附近放了一口黑锅,就又问张有富:“你们是在这三块石头上做饭吃吗?”
“是的。我们煮饭时把锅放在石头上,只要下面有火里面的东西就会熟。”
楼房包括梯子都是用木材建成的,张振光怕失火,就蹲下去拿个木棍在火塘上扒拉着查看,发现灰烬下面有两层石板,完全可以隔住因生火而产生的热量,这才放下心来。
“老张,怎么不见你们的铺盖啊?”海欣问。
张有富指着一个角落说:“放在那里了,晚上睡觉时才打开。”
海欣向张有富所指之处看去,发现那个角落有一张卷着的牛皮,从中间露出来一点被褥,便说:“噢!牛皮当床也不错,睡上去应该很舒服吧?”
“我们一生下来就这样了,习惯成自然。牛皮是我们自己的,每家都有几张,都铺上它睡觉,全寨人都不睡高床。”张有富说。
“你们自己不睡高床,却为客人准备了一张,这是为什么啊?”海欣又问。
这次张有富稍微迟疑了一下才回答说:“我们这里每户人家都只有一张高床,是专门供客人住的,也是我们一生下来就这样了。”实际上那张高床是用来放家人尸体的。张有富可能是怕客人认为不吉利才没有如实说。
通过这个房间的窗口,他们可以看到西边的拉拉河和东边的苍龙江,还可以看到在地里干活的边民,地里到处都有一米多高的石头,那应该就是边民干活时躲避炮弹的地方。
至此,张有富家的四个房间海欣和张振光都看过了,看完他俩才知道楼上的四个房间对应楼下的四个栅栏。四个房间虽然小,但都很实用。
海欣怕耽误张有富下地干活,看完四个房间就和张振光一起告别下楼了。张有富一直把客人送到地面,但他似乎并不急着走,又指着自家的房子说:“二位首长,你们知道这幢木楼一共有多少根柱子吗?”
“不知道。”海欣和张振光同时说。
“五十四根,我们寨子里造的所有木楼,都是由这么多柱子串起来的。”张有富自豪地说,显然对他们的建筑很满意。
“你们的房子很有特点,我们到这里后长见识了。可是我在楼上楼下都没有见到粮食,是你们把它放到其它地方了,还是把它吃完了?”海欣说。
“我们打下的粮食虽然不多,但有救济粮,可以吃饱。”张有富指着五十米之外一幢小木楼又说:“我们家的粮食都放在那里,所以二位首长才在住处看不到。”说罢又带着海欣和张振光走向小木楼。海欣见那幢小木楼占地十平方米左右,下半部分只有柱子没有栅栏和围板,海欣数了数大小十六根;上半部分有围板,粮食应该就在里面;顶部也盖瓦片。果然张有富说:“上面有好几个方格,每个方格里面放一种粮食。我们把粮食放在这里主要是为了防火,祖先可能有过这方面的教训,所以每户人家都不把粮食放在住处。”海欣和张振光果然看到寨子里其它地方也有这样的小木楼,数量几乎和住房一样多。
看罢专门保存粮食的小木楼,海欣和张振光再次与张有富告别。张有富下地干活,海欣和张振光想到其它地方去转转,可这时却突然从东边传来了炮声。听到炮声,两个人知道部队有情况了,于是立即原路返回,连里两个主官不在,两个副职知道得把队伍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