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建军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4:25
|本章字节:8972字
高克平随口谦逊了几句。他记得华连诚说过一句话,是引用一个外国军事家说过的,这个人具体叫啥记不清了,好像是姓“拿”,又好像是姓“轮”,那话大意是说“狮子指挥的一群绵羊,能战胜绵羊指挥的一群狮子”。中国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跟这话的道理差不多。华连诚以此话激励几个连长和排长,要以身作则带好士兵,但要做到这点可真不容易。高克平对此深有体会,昨晚上他也是跟着大伙儿一起瞎跑的。看来,当士兵的一时之勇和指挥官真正的沉着冷静不是一回事,自己和华连诚的差距大着呢。他想起华连诚,不禁喟然。
日军骑兵只是暂时退去,此地不能久留,赵明带着高克平赶到附近的崔家圩子,这里是第113师第673团防区。
进了崔家圩子阵地,高克平骑着缴获的东洋马,挎上东洋刀,左顾右盼,心情好不得意,心想,没准记者也给他拍上一张照片登报呢,就像华连诚在大场那会儿那样。
不过没等他得意多久,师部就派人来牵走了洋马,连那把缴获的日本战刀一起没收,说是要送到后方去给记者们拍照,但不照他这个人,还好高克平一直把那个日本望远镜藏在背囊里,不然也会一起拿走。
接着上面传下命令,让高克平担任第673团第2营5连少尉连附,连长金秉熙,老家是在吉林的朝鲜族,细眼圆脸,连里的弟兄多半都是东北人。
次日,在坦克大炮掩护下,日军向崔家圩子发起了猛烈进攻。第673团既无战防炮也无山野炮,只有几门迫击炮,迫击炮没有穿甲弹,只能打敌机枪和步兵,对坦克无能为力,但官兵们依然奋力应战,采用放任坦克前进、截断后面步兵的战术,击退了敌人的首次进攻。
战斗进行了一个上午,日军见风向有利,于是发射毒气炮弹和烟幕弹。一时之间,中国军队的整个阵地都笼罩在烟雾之中,许多士兵开始流泪打喷嚏,渐渐发展为呼吸困难,视线模糊,有的人难受得滚倒在地上,双手狠命地撕扯自己的胸口,抓出道道血痕,最终停止了呼吸。第673团没有装备防毒面具,也没有应付毒气的经验,阵地上一片惊恐。
这时,几架日本轰炸机也飞临崔家圩子阵地上空投弹,投下的十几颗炸弹造成的破坏并不算大,但对守军的士气的打击是严重的。接着,头戴防毒面具的日军步兵再次发起冲锋。
高克平大声命令士兵们将毛巾用水打湿捂住口鼻,有士兵喊:“没有水!”“没有水就用尿!”高克平喊道,端着机枪从阵地东边打到西边,变换了七八个掩体,他已经记不清自己打光了几个弹匣,只是感觉一个弹匣只装二十发子弹实在太少,也没工夫去数到底打倒了多少个敌人,只是凭借着一股蛮勇之气在支撑。后来实在是撑不住了,他便把毛巾扯了下来,蹲在战壕里剧烈咳嗽起来,又拔出刺刀在地上掘动了几下,趴在地上将鼻子嘴巴凑上去,翻开泥土的清新气息多少缓解了一点窒息的感觉。
他抬头看见金秉熙爬出了战壕,赶紧跑过去问:“连长,你干什么去?”
金秉熙回头甩下一句话:“我去侦察一下,你代我指挥,没有命令不许撤退。”说完就消失在茫茫烟雾之中。
很快就有人喊了起来:“金连长跑了!”接着有人喊:“申团长也跑了!”第673团军心大乱,终于不支,多处阵地被突破,接着是全线溃退。附近几个团的阵地也开始动摇。
眼看情形不妙,军长于学忠亲率督战的大刀队赶赴运河涛沟桥一带,在桥上架起机枪堵截,抓到逃兵就砍头。但前方的部队早就不成队形,建制已乱,阵地无法恢复。
不论高克平如何喝止,没有一个士兵听他的,也许是他新来不到一天的原因,谁都不认他这个连附。望着满野的溃兵,他悲从中来:“奶奶的,这打的是什么窝囊仗!”躺在战壕里喘了几口气,他心里发狠:“死就死,老子一个人也要干到底!”换了个实弹匣,端着机枪爬出战壕,还没等他站稳,一发迫击炮弹就在身边爆炸,臀部被弹片削掉了一块肉,顿时血流如注。“的!”高克平骂了一句,一头栽倒在地,昏了过去。
过了许久,在冷风吹拂下,高克平悠悠醒转,只感觉口干舌燥,睁开眼来,已经是星空闪烁的黑夜,周围静悄悄的,这才想起白天的激战,自己是被炮弹震晕过去的。他挣扎着想爬起来,大腿一阵疼痛,回手一摸屁股,全是凝固的黑色血迹,只得双手据地慢慢爬行,准备找点水和吃的。
忽然,几个人朝这边走来,一边还叽里咕噜的说着什么,高克平听不懂他们的话,看这几个人个子也不高,第一个念头便是“鬼子”!他记得自己昏倒时阵地正被日军突破,这可能是打扫战场的日军士兵。
他这时才发现那挺机枪不在身边,懊恼不已,身上只有两枚手榴弹,他将手榴弹紧紧攥在手里,准备等那几个人走近后给他们一家伙。突然,一阵临近鬼门关的恐惧从心底里冒了出来,他自认是个不怕死的硬汉,自打上了抗日战场从没有过“死”的感念,静夜身处此境,却不由得微微战栗起来。也许这种怕死的感觉他以前也有过,只是没这么强烈因而也就在记忆中隐没了。
那几个人并没觉察到前方还有个活人,继续谈论着走来。高克平屏息凝气,悄悄旋开手榴弹保险盖,把手指伸向拉火环,这时,他发觉这几个人说话虽然听不懂,却不像是日本话,九?一八那会儿他曾当过日本人的马夫,粗通日语。借着星光,再仔细一看,对方钢盔模样奇特,顶部有一条突起的棱,他以前从未见过,在他印象里,这既不是中央军的卷边钢盔,也不是西北军的扁锅样钢盔,当然更不是日军的半西瓜样钢盔(注1)。
“不是日本人就好办。”高克平心想,喊道:“你们是什么人?”
那几个人大吃一惊,有一个人端起了枪,另一个人问:“你是哪部分的?”这回说的是汉语。
高克平答道:“我是第51军的,你们呢?”说话时他手里还是攥着手榴弹,会说中国话可不一定是自己人,这年头,汉奸多着呢!
“我们是第60军前进部队的搜索班,云南来的,是自己人!”对方的口音和四川方言差不多,高克平和余年根等川军兄弟一起打过仗,熟悉四川话,云南四川两省挨在一起,他们的话也应该差不多,这么一想,他就放心了。
几个士兵走到高克平身前,把他扶了起来,他们钢盔上的青天白日徽清晰可见,高克平咕哝了一句:“真他娘的见鬼了,说中国话的不是自己人,不说中国话反倒是自己人。”
一个脸色焦黄的士兵笑着说:“不说中国话?哦,你听到那是白族话,他们几个,”指着旁边几个士兵说,“是洱海来的白族兄弟。”
高克平也不知道洱海在什么地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差点把你们当成鬼子了。”说着把手榴弹扔到地上。
几个云南士兵“哈哈”大笑起来,都说:“好险!好险!”那个黄脸士兵说:“你受伤了吧,来,让我看看你的伤口。”
高克平有些尴尬:“屁股上挨了一家伙,麻烦弟兄们把我抬到裹伤所去。”
第60军的弟兄们把他的裤子扒下来,那黄脸士兵仔细检查了他臀部和大腿的伤口,削开的几处口子流了不少血,但好在没有残留弹片在肉里面,也没伤到筋骨,咧嘴一笑:“这伤好办,不用上裹伤所。”
高克平说:“啥?不用包扎?”心想这人真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又不是他受伤,说来轻描淡写的。
那黄脸士兵见高克平脸上有疑问之色,便从身上掏出一个小瓶,包着的红纸上面写着“曲焕章万应百宝丹”几个字,在他眼前一晃,说:“认得这个吗?这是治伤的灵药。”
高克平摇了摇头,心想这个当兵的以前莫非是走江湖的卖药郎中?那黄脸士兵笑道:“以前不晓得,用过就晓得了。”倒出一些粉末,让他就水喝了,又将一些粉末倒在他的伤口上,再用绷带包好他的伤口:“行了,明天就包你能走路,后天就能跑!”
处理完伤口,这几个云南士兵临时做了个担架,抬着高克平向附近的第60军第183师阵地而去。高克平和他们一路交谈,方得知第60军是在卢汉将军率领下于去年9月从昆明巫家坝誓师出滇抗战的,和余年根那些川军弟兄一样,他们也是怀着报国的赤诚之心,一路走过千山万水来到抗日战场。因鲁南战场日军再度发起猛攻,形势吃紧,便火速驰援徐州。昨天他们的部队正由台儿庄经螳螂庙向庄家堂前进,前锋与进攻崔家圩子的日军发生遭遇战,经激战后将其击退,所以日军没有再追击第51军,退到涛沟桥一线的第51军才得以稳住阵地。
天亮后,一路上看到不少身穿蓝绿色军装、脚穿剪刀口布鞋的云南军队,朝阳之下听他们唱起雄壮的《第60军军歌》:“我们来自云南起义伟大的地方,走过了祟山峻岭,开到抗日的战场。弟兄们用血肉争取民族的解放,发扬我们护国、靖国的荣光……”高克平见这些士兵们军容整齐,武器优良,确实是一支劲旅,心中暗自赞叹。
黄脸士兵给的伤药果然灵验,高克平的伤口三天后就痊愈了,后来他才知道给他用的是驰名中外的云南白药,当时几乎每个第60军的弟兄们都带这这么个救命的小瓶子。
第60军收容了不少第51军的散兵,其中不少是伤员,于是集合了三十几个轻伤的士兵,由高克平带领返回第51军。
高克平回到了第114师后,还想弄个连长当当,就去找师长牟中珩,因为2月份淮河阻击战后,牟中珩曾说过他是有功的,部队缩编是暂时的,他当排长也是暂时的,等到归还建制后,还让他当连长。谁知道牟中珩见高克平这次是伤在屁股,便认定他是逃跑时负伤的,没有答应他当连长的要求。高克平替自己争辩,牟中珩有口吃的毛病,不愿跟他多嘴,只说了一句话“你个高大炮,只会放空炮”,气得高克平七窍生烟。
第51军支援台儿庄的几场战斗打得不理想,长官们心情不好,高克平是知道的,牟中珩生活节俭自律,治军严谨,他也有几分佩服,但被师长不分青红皂白地冤枉,哪能不委屈?没办法,只得灰溜溜地按命令到守兰陵镇的第342旅第684团报到,还是当排长。此时兰陵镇丢失了一半,第684团与日军在镇子里胶着对峙,谁也夺取不了谁的阵地,就这样一直耗到最后的撤退。
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第60军在禹王山、火石埠一带与日军展开鏖战,寸土不让,表现十分英勇,予敌以重大杀伤,在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第51军和第60军战线比邻,高克平得知后,又懊悔了一阵子,当初自己就该赖在第60军养伤,多呆几天就可以赶上这场大仗了。整个徐州会战期间,不,自从当兵之后,他就觉得自己从没好好过一把打大胜仗的瘾,运气太差,太窝囊。
注1:旧中国军阀割据,武器装备杂乱无章,钢盔也是如此,虽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曾颁布《陆军服制条例》,但由于军队数量庞大、国家财力拮据,直至抗战爆发这一局面仍未根本改观。除部分中央军使用德制m35钢盔,英制m15托尼钢盔是多数地方部队的装备,如晋绥军、西北军和桂系部队。滇军则使用法制亚德里安钢盔。抗战后期,部分中央军换装美制m1钢盔。敌后抗战的八路军使用最多的是缴获的日制九○式钢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