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建军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4:25
|本章字节:9656字
竹崎说:“对日本方面来说,卢沟桥事件完全是—次突然发事件,责任不在日本一方。当年4月中国驻屯军主动邀请驻北平的贵国第29军的军官代表团前来访问,给予热情款待,为的就是消除不信任的敌对气氛,维持和平。卢沟桥事变的次日陆军省和政府一致做出决定,并电令驻屯军:‘为避免事件扩大,应尽量避免使用武力’。当时,日本正致力于建设满洲,贯彻执行重要产业的扩充计划,无暇他顾,在用兵上并没有对华全面战争的准备。对日本来说,不扩大事件的方针,是严肃而有诚意的。但接下来又发生了恐怖性质的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于是我方才决定武力解决事件,但不扩大方针依然没有改变,驻屯军将战事限制在平津地区。我们都认为,顶多进行一次保定会战,事态可结束了。
当时的参谋次长石原莞尔将军是坚决主张‘不扩大’的,并以外务省东亚局局长石射猪太郎为主,会同陆军省作出了日中‘全面邦交调整方案’和‘停战条件’。这个方案获外务省、陆军省、海军省三省一致同意,首相近卫文麿也表示支持。据这个方案,将废除《塘沽协定》、《何梅协定》、《土肥原秦德纯协定》,日方承认中国中央政府直接统治河北、察哈尔,撤销冀察政务委员会及冀东自治政府,日本对内蒙、绥远不加干涉,缔结中日防共协定及河北经济协定,日方还考虑对华经济援助及撤废治外法权等等;中国则对满洲国予以承认或者默认。坦白地说,这个方案并非完全无损中国的权益,但在当时的势态下,对贵国来说是最有利的可取方案。遗憾的是贵国方面不了解我方的真意,随后中央军大举北上,更于8月破坏《淞沪停战协定》向上海进攻,将战事由华北扩大到华中,和平全面破坏,迫使我方全面解决中国问题。”
尽管是胜利者,竹崎却没有一丝一毫胜利者的傲慢,话语听起来很真诚,一副实事求是的模样,这更让华连智感到不舒服。
“日本真心希望和平,致力于日华睦邻亲善关系,一起携手对抗西方帝国主义,振兴大东亚。如果中国执意要打下去,获益的是隔岸观火的英美,而首先垮掉的决不是日本。钢铁是国防的第一战略物资,装备一个陆军甲等师团需要各种规格的钢材上万吨,请问连子弹都需要进口的贵国准备拿什么把战争支撑下去?今年4月,苏联已和日本签约,承认了满洲国,何况现在德国军队已经兵临莫斯科,斯大林政权危在旦夕。在德国飞机和潜艇的围困下,英国人的日子也不好过。重庆方面还能指望谁呢?万里重洋之外的美国人?那些美国佬们正躲在和平的贝壳中吃喝玩乐,美国信奉的是个人主义,犯得着引火烧身吗?那些美国花花公子又有多大的战斗力呢?”
听着对方侃侃而谈,华连智想起了当年自己纠正“李忠志”对“奉天”的叫法,忽然感到以前的自己是多么的可笑和可悲!
竹崎最后说:“日华亲善、东亚同盟的理念其实贵国先总理孙文先生早有提及,游历日本时,他就在东亚同文会举办的欢迎会上讲演‘中日须互相提携’。石原莞尔将军一直致力于‘东亚联盟运动’,建立日满中‘三方提携’的东亚联盟,我作为他的学生,也是这一理念的信徒。去年,重庆政府核心人物宋子文之胞弟宋子良先生,已经在香港会见过中国派遣军代表,商讨和平路线,和平的曙光展露在东方,日中两国的交战状态不会持续太久。中国有句俗话‘识时务者为俊杰’,华先生是聪明人,是俊杰,应该明白下一步该怎么走。”说完注视着华连智。
华连智低头躲避他的目光,觉得自己内心世界已经完全被对方掌握,将竹崎的话细细想了半天,才期期艾艾地说:“我不到政府里去做事,我只想回老家当个教书先生。”
竹崎嘴角露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这个曾经的青年抗日先锋、中央军校特别政训班的高材生已经被彻底打垮了!
早在两年前,日本陆军省和参谋本部颁布的对华处理方略,就强调“消灭残存抗日势力的工作……主要应以武力为背景,结合运用谋略、政略”。竹崎却不认同“主要应以武力为背景”,因为相对中国的人口和幅员而言日本是个小国,依靠武力进行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战争是难以长期承受的,日本的主要敌人是苏联和美国,必须及早解决中国问题。因此,收服人心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存日本的力量,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中国人中物色可资利用者用于“以华制华”。
冈村宁次接替多田骏担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后,竹崎兴奋地认为冈村是“兼备明智、卓见、果断、意志坚强等优秀品质的将军”,最重要的是,他深知“以华制华”的奥妙所在,许多问题与竹崎的看法不谋而合。有了冈村的领导,竹崎更是干劲十足。
对于参加过南京战役的龚汝棠,竹崎知道无法回避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便以沉痛的语气说:“南京事件至为遗憾,是皇军的耻辱。进攻前,松井石根大将曾发布命令,要发扬日本的荣誉和光辉,尽可能施恩和保护中国军民,要使中国人眼前发亮,从而使他们对日本产生信任感。因此,不得让任何部队在纪律松懈的情况下进城。绝对不许进行抢劫,即使是出于大意引起火灾,也要严加惩处。要派许多宪兵队与部队一道进城,以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当松井将军知道部下违纪之事发生,在下级官兵面前痛哭不已,次年即要求退役,带着鲜血浸染的南京红土回到日本,在家乡热海用红土塑造了观音像,为中日两国阵亡将士一左一右树立了灵位。”他用这样的话提及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以部分消弥龚汝棠心中那道无形的敌意。
竹崎说这番话时神情酸痛,座上一片感动的唏嘘声。
龚汝棠轻声咳嗽一声,说:“南京……南京事件中日双方都有责任,好在一切过去了……呃,这个……经历过南京悲剧,才让我等认识到汪主席提倡和平的可贵,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兄弟之邦,中国只有走和平路线才有希望,才能避免类似兄弟相残悲剧的发生。”
竹崎带头鼓掌,点头说:“龚先生说得好!”邵瑞林等跟着鼓掌。华连智惟有苦笑。
竹崎并不满足于收编龚汝棠的一个旅,华连智的家世背景以及他的经历,是不可多得的“可资利用者”,将此人收服将起到非同寻常的宣传效果,将沉重打击对敌方的民心士气。
就在不久前,重庆方面的各大报纸刊登了碾子村之战华连智拍给汤恩伯司令部的电文:“……职等成仁之心已决,誓以一死报国,勉尽军人天职,决不负委座平生作育之至意,望总座并诸上峰明察明鉴,以昭世人。……”
重庆军委会政治部机关报《扫荡报》的社论声称华连智已“取义成仁”,称赞此电“正气凛然,视死如归,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取义成仁的最高精神境界”。接着发布文告,追晋他为陆军上校,追授青天白日勋章。“青天白日”是中华民国最高荣誉勋章,一般情况下很少授予师级以下军官。
对华连智的褒奖是和“磁水河阻击战”的捷报一起发出的,捷报称“在蒋委员长英明统帅下,汤总司令躬莅前线,指示机宜,新9师自蔡光臣师长以下,全体官兵戮力同心,坚守磁水河一线,以必胜之信念一举击溃日伪万余人之进攻,取得大捷。此役毙敌三千,俘敌七百,击毁敌战车十辆,缴获各种炮三十五门,步机枪逾千,弹药无以计数。据悉,敌新式之滨松伞兵支队已全部覆灭……”同时配有缴获武器的图片展示,如新式的九九式机步枪和八九式伞兵盔等。这些武器图片均采自华连智所拍摄并由新9师转交的照片,但这份捷报中对浴血奋战的暂7旅只字不提。
由于华连智的电文极具宣传效果,当时即为各类媒体广为报道。
有报纸说:“何以克尽革命军人的天职,何以成为革命军人的典型?在华连智等人的电文中说得明白:‘职等成仁之心已决,以一死报国,勉尽军人天职,决不负钧座平生作育之至意。’可见这是近二十年来黄埔建军的成功。此之精神,正是我国抗战胜利的保证。”
有报纸说:“知耻近乎勇,军人最应知耻。顶天立地汉子一定要脸,华连智等将士们就是知耻有勇的标准军人。”
有的报纸还把华连智和华连诚联系起来,称赞华家“满门忠烈泣鬼神”,是抗战时期所有家庭的榜样。
当时,重庆军委会不定期向社会发布战讯,战讯由军令部具体负责,但发出捷报时距离碾子村之战已一个多月,这是由于上报的汤恩伯司令部拖延所致,因为汤部一是要查明日军确无继续进犯之举方能上报“磁水河阻击大捷”,否则一旦日军突破磁水河一线就等于自打耳光;二是要明确华连智已经死亡(尽管是被新9师打死的)。华连智下落不明时,骆参谋就建议缓发对他的褒奖电,以留余地,“万一华某被俘后有不名誉之事,岂不遗笑于人”。
据管锡明报告,他亲眼看到站在桥头的华连智中弹倒下,此后他才换装撤离;暂7旅伤兵队伍在桥头被击溃后,在日军到来前,新9师曾派尖兵过河侦察,检视尸体,并未找到中校军衔者,只找到那只铭有“抗日英雄、民族栋梁”的怀表,不过天黑加之检查仓促,华连智身穿士兵军装(这在他们看来很可能)被打死也未可知;最重要的是,此后暂7旅残部投敌,据悉主官名单中并无华连智其人,这就进一步肯定了他已死。
因此汤恩伯这才下令发表战报。华连智此前就有一定知名度,又是级别不低的军官,汤恩伯极需这么个“成仁”的英雄来抬高自己的形象,尤其是华连智的电文提到“钧座平生作育之至意”,此举无疑大大捧了蒋委员长一把!抗战已四年多,正进入一个艰难时期,重庆也需要这么个鼓舞人心的人物和事迹。
不料,正当重庆方面轰轰烈烈宣扬华连智的英雄事迹到了高潮时,日汪方面的报纸却突然刊登了华连智的消息,说他“幡然醒悟,浪子回头”,不仅公布了暂7旅全体官兵“弃暗投明”的新闻,并附以缴获的华连智先前致上级的电报原文,说明磁水河阻击战大捷纯属子虚乌有,又全文登载华连智的署名文章《我对当前时局之认识》,配有他和日本军官亲密合影的照片,同时,还转载了过去他参加抗战宣传的一系列照片、文摘,特别是他和蒋介石夫妇在珞珈山畔的合影照片,大标题名曰《走向和平的心路历程》,以示其转变之戏剧性。
《我对当前时局之认识》一文大谈抗战无望:“本人于卢沟桥事变前,便积极投身抗战,中央军校政训班毕业后,则作为军人为国效命疆场。但鉴于四年来之抗战,节节后退,毫无进展,民众牺牲过大,尤其最近对‘抗战救国’四字,到处发生疑问,不合本人之主旨太多,只是权威监视甚严,不得不胡乱从之而听凭天命。此次磁水之败,使我有了一个自我反省的良机。”又说,“……卢沟桥事变,唤醒了东亚人士的迷梦,不管你是中国人,或是日本人,谁都愿意做孙总理大亚细亚主义的信徒,做近卫首相建设东亚新秩序的前锋……事变的发生,非但没有损害中日两国关系,反而更加密切了两国关系,因为正是事变之后,使我们认识到了东亚和平、中日合作的真谛,看清了英美从中蓄意挑拨的恶毒,也看清了共产党借机渔利的不轨野心……”
文中口吻和他过去的文章如出一辙,并有华连智的亲笔署名,显然确实出自其手。
面对日伪这些极尽揶揄奚落之能事的报道,重庆方面一时无言以对,只得立刻停止对华连智的一切宣传,禁止各大报纸刊登有关他的任何消息,企图淡化此事,但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很快,华连智投敌叛国的消息便在重庆大街小巷流传开来,而国民政府的报道则成为了茶余饭后的笑料。
正当竹崎自以为得计时,此时一件改变整个国际局势的重大的事件爆发了,将此次风波的影响一气吹散——12月7日,日本海空军偷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驻地珍珠港!
在中日两个殊死战斗的国家的首都,却在同一时刻为同一战事庆贺。珍珠港被袭的消息传到重庆的当天,整个山城一片欢腾,报纸立刻被抢购一空,人们相互转告,喜笑颜开,都感到抗战的漫漫长夜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而几千公里外的东京,此刻也陷入了“檀香山大捷”的狂喜之中,民众欢呼着涌上街头,踏着冬雪的泥泞,挥舞着太阳旗在皇宫前进行盛大的胜利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