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缅北忠魂(3)

作者:肖建军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4:26

|

本章字节:10590字

一瞬之间,华连孝脑海里闪现出了七年前国都沦陷、同胞惨遭屠杀的血海尸山,他立刻稳定住激动的情绪,大声说:“明白!”当下向榴弹炮营发出试射口令:“全营射击敌目标,瞬发信管,表尺四百五十五,向右零、六十五,一连基准炮一发放!”一发炮弹呼啸着落入丛林中,掀起了大片树枝泥土,他随即发出修正口令:“表尺加五,向右零零三,一发放!”随着剧烈的爆炸声,粉红色的烟尘中可见有钢盔和人的肢体,丛林里的日军大喊大叫,乱作一团。华连孝迅速下达效力射口令:“全营急促射,放!”


榴弹炮营十二门105毫米榴弹炮立刻开始急促射击,一颗颗炮弹尖啸着落进丛林,无数残破的肢体、武器零件和粉碎的遮蔽物从树冠上空冲天而起,紧接着是连串的惊天巨响和冲天火焰,犹如火山爆发,连山顶上的中国士兵都被震得摇摇晃晃,大片丛林瞬间化为了一片血火遍地的地狱——密支那日军的弹药库和燃料库被引爆了!


增援部队很快赶了上来,带来了大批机枪和迫击炮,牢牢地控制住了这个山头。


战斗间隙,华连孝忍不住跳出战壕,去看看他的第一个战果,急得旁边的人大喊大叫,因为战场并未打扫,还有零星的冷枪和残留的地雷。华连孝好奇心起,才不管这许多,俯身跑到那个被他击毙的日本军官身前,见他头缠的白布条上写“一死心坚”四个汉字,面部血肉模糊,不可分辨,右臂炸断,腹部脏器也被炸得稀烂,但左手紧紧抓着的那柄军刀依然完好,璨然闪光。华连孝费了好大气力才把军刀从他手里摘下来,这才发现他左手只有三根手指。


回到阵地,华连孝捧着这把军刀细细观摩,惊讶地发现它和家里藏着的那把日本军刀几乎一模一样,那是大哥从上海缴获的,他以前经常把玩,只不过那把刀的刀柄上刻的字是“竹崎义志”,而这把军刀则是“竹崎廉志”。


被华连孝击毙的不是别人,正是竹崎家四兄弟之一的竹崎廉志。


日本第15师团通称“祭”,其主力此时正陷于英帕尔战役的苦难深渊之中,但该师团在密支那机场还驻有一支守备队,机场丢失后,该守备队撤退下来只剩下五六十人,重新整编成一个小队,负责防守弹药库,小队长为竹崎廉志中尉。竹崎廉志是个老兵了,他曾作为第16师团第9联队的一员在七年前参加过南京战役,后因伤提前退役。随着战争的扩大,日军损失惨重,急需补充兵力,尤其是基层军官严重缺乏。第15师团之第51、第60联队和第16师团之第9联队一样,其兵源补充地都是竹崎家所在的京都地区。竹崎廉志虽然失去了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但对服役并无大碍,接受过速成士官培训后,便以少尉的身份加入第15师团后备补充队,1944年春来到缅甸,他在密支那作战中,因作战勇猛被提升为中尉。


密支那周围的高地相继被拿下,中美联军的攻势也日盛一日。美军出动b-29轰炸机进行地毯式轰炸,继而炮兵施以密集的面积射击,彻底摧毁日军防御工事。前沿炮火观察所则随时向飞机和炮兵通报炸射成果,指示延伸射击,攻击部队利用坑道或火力间隙接近敌阵,逐步肃清残敌。


最后关头到来了!8月2日夜,密支那日军守备队指挥官水上少将向本多司令官发出诀别电后自杀,死前令丸山大佐捧持军旗、率领残余官兵约八百名向东岸撤退,让伤病员登木筏沿伊洛瓦底江顺流向八莫撤退。


至8月5日,密支那日军有组织的抵抗被肃清,中美部队开始打扫战场。看着已被夷为平地的密城,华连孝感慨不已。如果说“驼峰航线”的那次空中撞击只是让他感到惊讶,那现在他已切身体会到了日军那种令人窒息的凶顽气概。他想,密支那只是个人口一万多的市镇,只有三千日军,中美联军拥有绝对优势的兵力和火力,还打了八十天之久,付出了伤亡六千多人的重大代价才拿下,那么,占据着中国精华地区数百座大中城市和交通线的上百万日军,又要到何年何月才能被彻底赶出去呢?他在家信中写道:“我估计仗还要再打二十年。中国只有牺牲掉我们这一代人的生命,把日本的男人统统拼光,才能换取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华连孝带着几个士兵到伊洛瓦底江边巡视,见江滩上搁着几副竹筏,上面躺满了日军的尸体,在阳光下散发着恶臭,脸上身上爬满了黑压压的苍蝇,有些人颜面已经生蛆腐烂,看来用不了多久就会变成累累白骨。从一些尸体后脑的弹洞看,是受重伤后被自己人开枪杀死的。这些野心勃勃的侵略者成为凄惨的异国之鬼后,不知会不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反省。


华连孝等人捂着鼻子继续往下游走,忽然看到江边的芦苇丛里有一个人影闪动,他立刻端起枪,大喊:“哪部分的?出来!”又想,如果是残余的鬼子,那可听不懂中国话,想到这“哗啦”一声拉动了枪栓。


一个声音颤抖着从芦苇丛里传出来:“不要打枪,不要打枪。”说的是带着浓厚南方口音的汉语,走出来的却是一个穿暗绿色军服的鬼子兵,军服污秽不堪,看不清领章。他把一支九九式步枪放在了地上,高举双手。


华连孝大喜,密支那一战击毙鬼子两千有余,却只抓住了几十个缺胳膊断腿的鬼子伤兵,抓住这个手脚完好的俘虏,那可是大功一件!


华连孝检查了这支步枪,弹仓里空空的,刺刀也断了一截,搜了这个俘虏的身,没发现其他武器。他严厉地问:“你怎么会说中国话?你到过中国?”如果这个鬼子兵参加过南京大屠杀,不如当场毙了他了事,这个功劳也不要了。不过这鬼子年岁不大,跟自己相仿,估计不会是南京大屠杀那时的老兵。


那鬼子兵说:“我不是日本人,我是台湾人。”


华连孝有些惊讶:“你是台湾人?”提起他的军装后领一看,见上面的名字写着“宫下信良”。


那鬼子兵说:“我叫吕信良,‘宫’字下面就是个‘吕’字。日本军队有规定,要参军就要改日本姓氏,所以我就改姓‘宫下’……”


华连孝骂道:“连姓都改了,祖宗都不要了,你这汉奸可当得彻底!”


吕信良脸有愧色,低下头:“台湾被日本占领了五十年,很多台湾青年都认为自己是日本人呢。”


华连孝问:“那你现在呢?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


吕信良连忙说:“我是中国人!我的祖籍是福建漳州南靖县。日本人从来没平等看待过台湾人,我家是种甘蔗的,但只能吃很差的黑砂糖,白砂糖要给日本人吃。我是被日本人诓来的,说只有当兵才能不被歧视,可享受与日本人同样的待遇。我……我家里还有父母和姐姐弟弟,我不想死在这里……”


华连孝问:“你杀过我们的人没有?”


吕信良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说他是第18师团防疫给水部的,属于后勤部队,平时不上战场。日军按照与兵源地的气候环境相近原则往外派遣部队,一些台湾人便被征派到南洋战场。密支那日军有不少后勤部队,最后关头都被派上了战场。但他开了小差,悄悄躲了起来,一躲就是四天,直到被华连孝发现。


华连孝见他形容枯槁,衣裤鞋子破烂不堪,脚上长满了烂疮,也怪可怜的,便问:“这几天你吃什么?”


吕信良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野菜。


华连孝把吕信良带回营房,向上级做了通报,给他拿了几包压缩饼干和一壶水。


饿极了的吕信良捧着饼干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不料吃得太急被噎得直翻白眼,连气都透不过来,华连孝赶紧用双臂围抱住他的上腹部,双拳紧握用力往内上方顶压腹部,这是他从美国人那学的急救术,当年第一次入缅的远征军在翻越野人山时有人就是在极度饥饿状态下被空投的食物活活噎死的。


吕信良脱险后跪地就拜,连喊“救命恩人”,华连孝把他扶起,温言说:“这么客气做什么?以后记住你是个中国人就行了。”吕信良两眼泪汪汪地连连点头。


华连孝说:“这场战争会一直打下去,直到日本投降为止,到那时,东北和台湾,我们都要收回,你也就可以回家了!”


吕信良又点了点头,但脸上神色还是有些不相信。1942年日本殖民当局在台湾开始实行“陆军特别义务志愿兵制”,许多深受“皇民化运动”毒害的台湾青年“发自内心的赤诚”去应征,有人还写下血书“誓作皇国新民”,他便是其中之一。只不过到了漫天炮火的战场上,他没有勇气像真正的日本人一样战死或自杀。他不相信中国会战胜日本,从小受的教育就告诉他“支那人”是懒惰而愚昧的民族,不可与大和民族相提并论。


密支那的克复,标志着缅北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中印公路的打通指日可待,危险的“驼峰航线”从此载入史册,飞机可以从东南部更安全、更便捷的航线飞往昆明和重庆,中国西南战略形势根本改观,抗日大后方真正有了稳定感。


驻印军此战打出了威风,重庆国民政府除了通电嘉奖,还要给表现优异的参战人员授勋。


华连孝的表现给潘裕昆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年轻人主动参战,表现不俗,特别是他指挥炮兵一举消灭日军隐藏的弹药库,致使日军火力大减,为最后的胜利立下大功,可不能亏待了他,于是上报材料给他请功。很快批复就下来了,华连孝被授予六等“宝鼎勋章”,军衔也由技术准尉提升为少尉。


宝鼎勋章分九等,一至四等授予将官,三至六等授予校官,四至七等授予尉官,六至九等授予准尉及士兵,虽然比不上青天白日勋章,但仍然是很高的荣誉,而且偏重于战功,能得到这种奖励的人实在不多。


奖章一时半会的还不能到手,要等到召开表彰大会的时候才颁发。华连孝按捺不住,穿上一身崭新的军服,借了别人的“宝鼎勋章”挂在胸前,挎着冲锋枪,在镁光灯前连摆了好几个pose,再将照片寄回国去,让阿妈和小慧也高兴高兴,只是这一尘不染的军服和周围一片废墟的背景太不相符,那也管不了这么多了。


攻克密支那后,驻印军进行了修整,由新22师、第14师和第50师组成新6军,新38和新30师编为新1军,以加快打通中印公路的速度。国内也喊出了“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大量知识青年投笔从戎。


由于知识青年众多,和一般的部队不同,驻印军的军营显得文化气息分外浓厚,许多豪迈的诗篇成了鼓舞士气的号角:“愿结同心挥热血,黄龙痛饮酒千斛”,“高歌慷慨赴疆场,壮士弯弓射虎狼”,“三山五岳擎天柱,万古千秋不世名”……而且,和国内的部队不同,这支部队内部没有国民党的党部。华连孝很喜欢这种氛围,他觉得中国未来的新式军队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10月雨季过后,新22师继续南下,向八莫、南坎挺进。华连孝作为电讯人员,跟随指挥机关前进,没有再直接上战场拼杀,只是一路上多次见到遗弃的日军骨灰盒,原来装骨灰的是包着白布的木箱,后来是饼干盒、饭盒,最后连烟盒也用上了,日军的狼狈不堪可见一斑。


这时,美军中印缅战区司令官史迪威上将因与蒋介石不和被召回国。华连孝曾在缅北见过史迪威,这个美国将军个子高高的,戴眼镜,身穿士兵服,肩挂卡宾枪,对士兵们很和气,亲临前线观察地形和战况,只带了一名卫士,从不像中国将领那样每到一地必有大批人前呼后拥。史迪威鼓励中国士兵们说:“我一直坚信你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战士之一,只要有适当的装备和训练,就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军队比肩。”这话让华连孝很是感慨了一番。不过美国士兵们在战场上的表现则不敢恭维,他们不如中国士兵吃苦耐劳,又怕死,一遇到不利就把武器乱丢只顾自己逃跑,甚至行军时因为道路艰难而丢弃重装备,但又喜欢收集战利品,经常拿东西贿赂中国士兵以换取他们缴获的太阳旗、千人针等物品,然后拿在胸前冒充自己的战果拍照炫耀。有美国兵看中了华连孝手里的那把日本军刀,要拿印度卢比换,华连孝不肯,那美国兵又拿出一叠厚厚的美元,他还是不肯。华连孝知道这把军刀意义何在,他要把它带回家。


驻印军于1944年12月15日占领八莫,次年1月14日占领南坎。1944年5月,云南的中国远征军也越过怒江,攻击在腾冲、腊孟、松山、龙陵、畹町等地的日军第56师团和前来增援的第2师团,经过八个多月的艰苦作战,在付出了巨大牺牲后,于1945年1月27日与孙立人率领的新1军在芒友会师。此时,外交部长宋子文亲自迎接了皮克准将率领的运输车队,这是第一支沿着中印公路进入云南的车队,2月4日,伴随着声声爆竹和鼓乐齐鸣,这支车队抵达了昆明,宣告这条公路全线贯通。为向史迪威将军表达敬意,这条路被命名为“史迪威公路”。在公路开通后的六个月内,约有十三万吨的补给物资由卡车从印度运到了中国,运载货物的两万六千辆卡车也被同时移交给中国。


密支那的中印公路边树立着一块路牌,上面依次写着距离畹町、昆明、重庆等地的英里数,最后一行写着:到东京3285英里。很显然,这条公路并不通向东京,但此时节节推进的中美联军对胜利的到来已充满了信心。


中印公路两边的远征军阵亡将士墓碑如林,一律朝向中国的方向,这些长眠于异国原始山林的中国军人遥望着无法回到祖国,唯念国人毋忘远离故土之忠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