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建军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4:25
|本章字节:9710字
那班长挠了挠头:“听到了他们说了一两句话,听不懂,像是鬼子话。”
华连信和高克平对望了一眼,有些吃惊:敌人来得这么快?
是不是敌人的先头部队呢?教导连潜伏了一阵,没察觉有后继部队。
刚过去的这批人走的和他们不是一条路。怎么办?是接着原路走,还是跟上去查个清楚?
高克平对华连信说:“这里是根据地腹地,不能轻易放走一个敌人。我带一个排追上去,把情况搞清楚,你带其余两个排先走。”
华连信沉吟了一下,说:“不,我带两个排跟着你们,如果是敌人,也好有个接应。”又说,“老高,追踪时要注意隐蔽,不要提前暴露,也不要先开枪。”
高克平点了点头,将自来得手枪顶上火,带了一个排的战士轻装出发,顺着对方的路线而去,很快消失在夜幕中。华连信带着两个排随后跟来,战士们都紧紧攥着武器,做好了随时战斗的准备。
但只走了一段路,他们便停止了追赶,眼前出现了好几条岔路,黑暗中无从判断对方走的是哪条路。
那个报告敌情的班长也有些迟疑:“过去的也许是自己的队伍。隔得远,那一两句话可能是没听清楚。”
高克平和华连信只得带着队伍重新回到原路前进,他们想,各个部队现在都在转移,也许真的是兄弟部队让大家虚惊一场。
晨雾渐渐散去,远处起伏的丘陵和树林清晰起来。不久,队伍来到朝阳映照下的桐树峪,村里炊烟袅袅升起,周围的田野静悄悄的,间或传来一两声布谷鸟的鸣叫,一派宁静景象。大家绷着的心也松了下来,看来敌人离这儿还远着呢。
桐树峪的农会委员和民兵班长赵荣海接待了他们,他是个矮个子的小伙子,虎头虎脑,充满了热情,他叫村民们做饭,把炕头让出来让八路军休息。华连信说不必麻烦乡亲们了,他们自己带有干粮,在村里烧点开水,歇歇脚,吃过早饭就走,接着询问了一下情况:有没有发现鬼子的踪迹?
赵荣海摇头说:“鬼影儿也没见一个。”
当下部队进村烧火做饭,华连信又和赵荣海谈起农会和民兵组织的建设,询问他对根据地一些政策的看法,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得挺热闹。
高克平见他这个大上海来的知识青年居然跟老乡唠嗑起来还挺像回事,倒有些奇怪。
赵荣海看见高克平背着手站在一边不说话,打量了一下队伍,问:“你们是地方部队吧?”
高克平觉得有些可笑,问:“你怎么看出来的?你见过正规部队吗?”
赵荣海觉得他有点轻视自己,便说:“那可不!刚刚就有一支八路军打这过呢,他们那才叫正规军呢,衣服整齐,那枪都是亮镗镗的,走起路来威风着呢。一看你们穿得杂七杂八的,跟县大队区小队差不多,就知道你们不是正规军。”
高克平“哼”了一声:“开玩笑,区小队有这玩意儿?”说着拍了拍腰间的自来得手枪,这支枪可是原装的德国造,是华连诚留下的,当初他给了季初五,后来季初五又还给了他,这支枪是他最心爱的宝贝,带着它就仿佛华连诚和季初五仍在和他并肩战斗一般。
华连信使了个眼色,叫他别这么较真,问赵荣海:“刚才那支部队是哪部分的?从哪来的?往哪去了?”离开纵队一天了,如果附近有友邻部队的话,正好可以打听一下周边的战况。
赵荣海说:“是新6旅的一个连,打东山口那边过来的,往北去了。带队的连长和气得不得了,不让战士们进村,说是不打扰老百姓,问了去武军寺的路,连水都没喝一口就走了。说来也真巧,他们后脚刚走,你们前脚就到了。”
华连信看了看方向,说:“看来他们是赶着去保卫总部机关和首长了。”麻田武军寺及周围一带是八路军党、政、军首脑机关的所在地,那里有包括前方总部、政治部、后勤部、卫生部、军工部、中央北方局、北方局党校、新华社华北分社、鲁迅艺术学校以及第129师司令部等大批机关、学校和报社,非战斗人员多,坛坛罐罐也多,转移起来很不方便,这对日军来说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从新6旅这个连匆匆赶路来看,事态紧急,莫非鬼子的大部队已经逼近了吗?想到这里他心中一沉。
他对高克平说:“我们追上去问问情况,如果情况紧急,我们也加入他们一起保卫军区总部的安全。”
高克平一听要打仗,顿时来了精神,带着警卫和华连信一路疾走,顺着向北的小路赶去,转过了两个山丘,便远远看见山坡下有一大群穿灰制服的八路军正在吃饭,旁边还有七八匹骡马,几个人站在高处拿着望远镜眺望四周,见到他们过来,这些人都停下了手里的碗筷。
华连信走近问:“你们连长呢?”环视了一下,一个军官模样的人见了他,把脸稍稍别开,两人这一照面,华连信见那人有意躲避自己的目光,反倒有些奇怪:“这个人好像在哪见过。”
另一个军官模样的人迎了上来:“同志,我们是新6旅的,你们是……”
华连信说:“我们是四山抗纵教导连的,你们这是要去哪里?”
“我们去张堡。”
张堡?他们问赵荣海的不是去武军寺的路吗?华连信又问:“你们遇见过鬼子吗?知道鬼子到了哪吗?”
那人一摇头:“没遇见,鬼子离这还远呢。”
华连信点了点头,也不好再问什么,看来情况不如想象的那么严重,打了个招呼,便和高克平往回走。他一边走,一边想,内心有些不安,总觉得这事有什么不对,但究竟哪里不对,又说不上来。
还是高克平先发话:“指导员,我看这新6旅不简单啊,那马上还驮着重机枪和迫击炮呢。”
华连信一怔:“我倒没看出来。”
高克平说:“枪炮都是分拆开来装在麻袋里,但重机枪枪架和迫击炮座钣的轮廓可是遮不住的,我一眼就看了出来。你……不觉得这个连装备也忒强了点?”
对于当时的八路军,像教导连这样有六挺轻机枪而且每挺机枪带有一百发子弹,那是极少数精锐部队才有的装备,高克平为此还多少有些得意,而现在看到新6旅的一个连级规模的小部队居然配上了重机枪和迫击炮,那是想都不曾想过的事!
华连信相信高克平的眼力不会看错,问:“老高,你觉得有什么不对吗?”
高克平用力吸了吸鼻子:“我好像闻到了鬼子身上的味道。”
华连信有些吃惊:“什么味道?”
高克平回头望了一眼,已经看不见那些人了,说:“说不上来,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华连信猛然停住了脚步,叫了起来:“他们是鬼子!我想起来了!”
他刚才和对方一个军官一个照面,觉得有些脸熟,只是想不起在哪见过,此刻脑海里灵光一闪,突然记起那人就是五年前在平泽给自己兄弟拍照的“李忠志”!后来大哥在上海缴获过他兄弟的军刀和合影照片,方才知道这个人原来是日本间谍。真是万万没有料想到居然会在这里和他再次见面!毫无疑问,这是一支化装成八路军的鬼子部队,他们的目标就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武军寺!凌晨遇见的那支越过山口的神秘部队,多半就是他们!
高克平狠狠地骂了一句,鬼子的这套化装伎俩他见过不只一次,这次差点又着了道!
两人赶紧回到村里,集合部队准备战斗。当时无线电还很稀缺,国民党主力部队方能将电台配置到团一级,而八路军只有旅级部队和极少数团级部队才有电台,教导连就更谈不上了,华连信写下一纸电文,特意加上“十万火急”四字,通知赵荣海赶快派民兵把它送交最近的太行五分区,由分区司令部把电报拍发出去:有一支化装成八路军的敌军潜入根据地,人数约一百多人,带有重机枪和迫击炮,目标是偷袭八路军总部。
赵荣海惊讶得合不拢嘴,大叫:“上当上当!河东的乡亲还给这帮鬼子摆渡呢,我们还送给了他们几十斤面饼,这回要叫他们把吃进去的全吐出来!”背起一支老套筒,要跟教导连去追这帮化装的鬼子。
由于双方都穿着八路军装,华连信让战士们把白毛巾绑在左胳膊上作为标识。连队以战斗队形赶到敌人吃饭的地方,未见敌踪,却迎面遭到空中飞落的密集枪弹袭击,七八个战士当场牺牲!高克平立刻命令大家两翼散开,他知道,这是日军一边在退却一边在利用抛射线原理以纵深散布的方式间接射击,敌人很警觉,也很狡猾。
这支冒充八路军新6旅的部队正是竹崎忠志率领的特别挺进入斩队。
扫荡初期日军首先攻击了太岳军区第386旅,第386旅机智地跳到外线,使得日军扑空。但竹崎却暗自得意,因太岳军区主力转移,太行山区八路军兵力空虚,而通过无线电测向,他得知八路军总部并未离开太行山区,从无线电侦听到的情报看,其周围还有大量后勤机关、学校等非战斗人员,这是歼灭他们的好机会。他带队连夜进入根据地,依照无线电指示,不断调整方向,逐步逼近目标,眼看就要成功时,却发生了意外。
“挺进入斩”任务能否完成,伪装成败是关键。整个第36师团找不到比他更了解中国的“中国通”,因此他决定亲自带队深入。进入根据地后由他对外应付,一路都很顺利,不料他这个冒牌的八路却遇见了华连信这个正牌八路,真是千算万算不如天算!一照面他就立刻认出华连信,便转过头去,他虽不能肯定华连信是否也认出他来,是否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但这是一次危险的见面!华连信和高克平一走,他立刻命令部队马上出发,奔袭八路军总部,只留下一个小分队担任后卫,华连信不来则罢,如果带着人追来,则由小分队完成阻击。
留下的日军小分队只有二十多人,却带有三挺轻机枪,组成了一个倒三角形的机枪阵地,火力极其猛烈,又占据了有利地形,一时将教导连压制住。
高克平命令掷弹筒开火,以前日军往往利用掷弹筒压制中国军队的机枪,日本兵普遍技术精良,反应快,精度准,往往机枪才打了三四个长点射,掷弹筒弹就尖叫着砸到了头顶。可战士们打了几发都没摧毁敌人的机枪,他大为发火,将掷弹筒抢过来自己亲自发射。
教导连带的是边区仿制日本的掷弹筒,其发射步骤是:装弹、拉击发柄、弹簧储力、松发。因为掷弹筒没有瞄准器具,所以经验很重要,方向靠炮筒上刷的白线判定,距离靠炮筒内定深杆设定,一般能打到三四百米远。射击目标首先要转动调节手柄,使击发机上方的横标对准狭槽左侧相应的刻度。如果弹着点过远或过近,再转动手柄进行调节。因为边区条件限制,无法给抛射筒刻上膛线,因此采用滑膛结构,为了不影响射程,抛射筒加长了一大截。
在高克平的指挥下,两门掷弹筒交替发射,总算一时压制住了日军的机枪火力。华连信带着战士们利用地形做掩护快速前进,等距离五六十米时,突然扔出手榴弹,担任掩护的机枪也开了火。八路军由于缺少金属,采用很多麻包手榴弹,尽管体积大携带不便,但威力也很大,在冲天的烟雾中战士们举着大刀、刺刀发起冲锋,一举杀入敌军阵中。
日军分队长虽然是个年轻少尉,却也是久经战场,他很清楚,重庆军打仗是枪炮齐鸣,往往拉开很大的架势,但雷声大雨点小;土八路由于子弹稀缺,是不到近处不开枪,在这突发的枪声面前如果不迅速做出反应,那么几分钟以后,土八路就端着刺刀冲到你眼前。因此八路军一冲杀过来,立刻遭到日军刺刀的反冲击,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
这是日军精锐和八路军精锐的一次刺刀对话!
人数处于劣势的日军三人一组,企图依靠娴熟的刺杀技术击退八路军,按以往的经验,他们确实有这个自信。
然而面对经验丰富的教导连,日军引以自豪的刺杀技术却不那么灵光了。高克平和华连信与日军进行白刃战已经不是一次两次,都一直在思考怎么破解日军的刺刀战术。
日军标准的刺杀姿势为一手握前护木,一手握枪托前段弯曲部,枪托稍下垂在支撑腿侧面,半斜向面对对手,刺刀尖略与眉平,这样,枪从斜上方到斜下方,正好护住颈胸腹等处要害,而刺刀一甩就可以突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