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徐州突围(1)

作者:肖建军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4:25

|

本章字节:7136字

由于进攻台儿庄严重受挫,日军统帅部深知徐州不可轻取,不调重兵难以打通津浦路,南面的华中方面军遂调派五个师团北进徐州,华北方面军则增派三个师团又三个旅团从北、西两面进入徐州战场,加上原有的坂垣、矶谷两师团,共三十余万人分六路向徐州向心攻击,企图一举歼灭第五战区的数十万中国军队。5月中旬,南面日军渡过浍河,占领固镇,逼近宿县,并分兵陷蒙城、涡阳、永城;北面日军则窜至丰、沛,切断陇海铁路,徐州已陷入日军的大包围之中。在武汉的蒋介石见局势急转直下,乃下令鲁南各军于5月18日撤离徐州战场,李宗仁制定突围计划,指挥全军分五路撤退,徐州会战自此进入尾声。


第51军担负起台儿庄撤退的殿后任务。在禹王山掩护第60军撤退的第104师不到一天工夫就被日军击溃,而原先第60军在禹王山阻击日军二十来天都没丢失阵地。


禹王山因相传当年大禹治水曾到过此山而得名,又名马耳山,它的东北面为湖山、窝山,北面为邢家楼、五圣堂,是座缓坡形的石头山,山不算很高,却是整个台儿庄地区的制高点。


禹王山的丢失,台儿庄战线上顿时被扯开一个大口子,造成全局被动,撤退不得不提早开始,而日军小股侦察部队已经渗透到中国军队后方。第51军派出连、排规模的小部队搜索侧后战场,以寻歼日军侦察兵。高克平于是带了两个排一早出发。


搜索排在台儿庄西边转了大半天,也没发现敌踪,方圆几十里地看不到一个完好的村庄,满目凄凉,许多逃难的老百姓拖家带口和撤退的军队混在一起,形成服装杂乱的滚滚人流。到了傍晚,部队又累又饿,有的士兵开始叫苦,高克平没捞到打仗的机会,心里也不痛快,只好答应返回阵地休息。


他们正穿过一条土路时,北边传来了“嗡嗡”的轰鸣声,黄色的车灯在夜幕中格外醒目,看声势有不少车辆。不知是谁喊了声:“鬼子的坦克!”部队顿时哗然,一些士兵就要往后跑。高克平倒来了精神,连踢带骂把那几个往后逃的士兵赶了回来:“怕什么?正好乘着晚上敲鬼子一家伙!哪个的敢再逃跑,老子毙了他!”


一个士兵问:“排长,我们咋干得过鬼子的乌龟壳?不如赶回去报信。”


“报信?你那两条腿跑得过鬼子的车轱辘吗?”高克平听了听远处的声响,又查看了一下四周的地形,这一带地势平坦,植被稀少,理想的隐蔽地点不好找。他见这条土路边上有两个小山包,一北一南,相隔里许,现在要赶到北面小山包已经来不及了,于是用枪指着近前的南面山包:“赶紧都给老子上山去!我看鬼子的车队好像是卡车,肯定还带着步兵,啃不动坦克,咱就拿手榴弹砸鬼子的步兵!这一打起来,闹出动静,就等于报了信。”


士兵们在排长的督促下,纷纷爬上南面的小山包,伏下身来,架起机枪,把手榴弹摆开。就在这时,车队已经开到北面小山包下,这下看清了,来的是一溜汽车,没有看到坦克和装甲车。高克平心里乐开了:“这下有的赚啦!”命令士兵不要开火,把汽车放到眼皮底下再打,又想:“鬼子真他奶奶的胆大,就这么开着汽车深入到我们的后方。”


正这么想着,突然一声巨响,当先一辆汽车被炸翻在路上,北面小山包上刹那间枪声大作,冒出道道火舌,车队接连发生爆炸,汽车一辆接一辆燃烧起来。车上的人纷纷跳下车,有的人身上着了火,有的人滚落到路边,有的钻到车底下,也有的开枪还击,但这些零乱的抵抗火力太弱了,无法压制住山头的火力。


高克平心想:“这是哪部分弟兄干的?隐蔽得不赖啊,就在咱们眼皮底下我却一直没发现。”身边的士兵们也发出一阵欢呼:“打得好!”


看见车队已被打得七零八落,高克平想:“再不冲锋,这仗就没得打了,那边的弟兄可别怪老子抢便宜。”于是大喊:“弟兄们,杀啊!”带头冲下山去,弟兄们也端着枪跟着冲锋。


然而往前跑了一段路,高克平却感到脊背一阵寒意,脚步也慢了下来,因为借着明亮的火光他清清楚楚地看见:最前面那辆燃烧的汽车的车门上分明是青天白日徽!再跑几步,定睛一看,那些倒在地上的人,有的穿军装,有的穿便装,有的在呻吟,有的在呼喊,但无疑都是中国人!


士兵们也都楞住了,如果不是先入为主的臆断,他们也不至于这么冒失!


这时,北面山包上的火力开始转向他们,把几个弟兄撂倒在地。


高克平这下明白了:这北面山包上的袭击者就是他们一直在搜寻的日军侦察队!他气恼不已,带着士兵们分两路猛扑山顶。


这座小山包并不高,坡度也不陡峭,山上都是乱石杂草和少量灌木,没有一棵树木。潜伏在这里的日军侦察部队的人数也就十来个,都穿着中国军装,本来应避免与中国大部队作战,但他们盯准了汽车队这条大鱼,因为中国军队缺乏现代化运输工具,所以汽车运送的一般都是重要人员物资,打这样的车队一定收获不小。


由于是化装侦察队,火力并不很强,高克平等人一个冲锋就杀到了山顶。日军见人数占优的中国军队从背后包抄而上,加上对眼下的战果也算满意,于是稍做抵抗,便飞快地逃走了。


高克平架起机枪点射逃跑的敌人,同时命令追击,弟兄们没日本人跑得快,只抓到一个负伤的日本兵。高克平也没怎么责怪大伙儿,他知道,弟兄们跑不过鬼子的主要原因在于体力不及日军。中国士兵吃的是窝头稀饭,加上长官克扣,常常是半饥半饱,而日军士兵吃的是面包罐头,体力充沛,除外精神意志和训练方面的因素,体力差也是中国军队拼刺刀不如日军的原因之一。


土路上的车队这才得以脱险,但损失十分惨重,十五辆汽车报销了九辆,死伤人员七十多人。死伤者中有军人,也有许多穿便装的年轻人,有男有女,看来都是知识青年,有人在痛苦地呻吟,几个姑娘头发散乱,坐在同伴的尸首边低泣,气氛十分凄惨。


带领车队的是一个姓封的少校,胳膊负了伤,正在路边接受包扎。他问高克平:“你们是哪部分的?幸亏你们及时赶到,不然我们全得完蛋!妈的,日本人真是无孔不入,今天刚听说有个师的指挥部被他们偷袭了,打死好几个参谋。”


高克平这才知道这支车队是汤恩伯第20军团的,正运送青年战地服务团撤退到后方,同时还运载了不少慰问物资。这个服务团原本一直和第20军团在一起,前段时间第60军与该军团接防,他们见第60军作战十分英勇,于是又留下来慰问第60军,做协助抗战的工作,今天他们接到命令,赶返徐州去和汤恩伯军团总部会合。


“这些青年都是很优秀的人才,救护、后勤、卫生、动员,甚至甄别敌特、警戒敌情,什么都能干,什么都干得好,至于慰问宣传之类的本职工作那简直就不用说了,难得啊……我是护送长官,眼下出了这档子事,回去真不知道该怎么向汤司令交代。”封少校看着伤亡惨重的车队,语气十分悲痛。


高克平朝路上望去,击毁的汽车里可见成包的茶叶、罐头、毛巾、慰问袋等,显然都是准备犒劳前线将士的,许多做好的标语、横幅、三角旗正在烈火中燃烧。旁边还散落着不少亮晶晶的银元,封少校说这是没发放完的战地赈灾款,本来给大人一元、小孩五角。


忽然,一个男青年的挺拔身影进入了高克平的眼帘,他一下子就楞住了:这个人不是已经殉国了的华连诚吗?他赶紧揉了揉眼睛。那个男青年这时又走近了几步,正指挥众人抢救伤员,清理物资。高克平这下看清了,那个青年只是长得和华连诚相像,但肤色要更白一些,五官更加俊美。他忙问封少校:“这人是谁?”


封少校顺着他的眼光看去,说:“那是服务团的团长,叫华连智,上海来的,上过大学堂,喝过洋墨水,一直很受汤司令看重。”


听到“华连智”这三个字,高克平心中“突”地一跳,他感到眼前这个青年很可能就是华连诚的兄弟,他压抑着内心的激动走了过去。


那青年便是华连诚的二弟华连智。


自去年11月上海失陷后,华连智和一部分朋友组成上海青年救亡团渡江来到扬州,和几个江苏的青年救亡团体会合,交流对时局的看法,并商讨以后的计划。很快又转道去了武汉,一边接受国民政府的短期政工培训,一边做好随时奔赴前线的准备工作,期间和郭沫若、冼星海等知名人士会过面。


其时的华连智已经颇有名气,淞沪会战中由他组织领导的青年救国运动进行得有声有色,他很快接到了驻河南的第20军团总司令汤恩伯将军的邀请,于是在今年2月带领在武汉新组建的青年战地服务团三十多人,乘车到达许昌的汤军团总部报到。


汤恩伯体魄威武,头大耳阔,一身戎装,仪表整齐。他非常重视青年战地服务团的到来,亲自主持了丰盛的招待宴会,他对服务团成员不论年龄性别,一律口称“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