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浩明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0:48
|本章字节:10484字
“什么病?”矮矮胖胖长着一张娃娃脸的陈宝琛端详着主人说,“才几天,就瘦多了。”
张佩纶、宝廷和陈宝琛是这里的常客,且为人和张之洞一样通脱平易不拘礼节,故王夫人不回避他们,这时走出卧房,笑着说:“黑夜来访,必有要事,快进客厅坐吧!只是有一点,他的伤风病还没好,不要谈久了。”
“好厉害的嫂子,还没说话哩,就先下逐客令了。”张佩纶笑嘻嘻地说。
这个出生于河北丰润的三十一岁青年,确实不同庸常。他博闻强识、文笔犀利,尤为难得的是,他嫉恶如仇,敢作敢为。朝中的重臣、各省的督抚,凡有人做了他认为不该做的事,他都敢上折参劾,并不畏惧会遭到打击报复。很多人怕他、恨他,更多人则喜欢他、敬重他。他这样无所顾忌,居然官运亨通,通籍不过七八年,便已经是从四品的翰林院侍讲了。
光绪三年,朝廷为穆宗神主(神主:古时为已死的君主诸侯做的牌位,用木或石制成。后世民间也立神主以祀祭死者,用木制成,当中写死者名讳,旁题主祀者的姓名。)升祔的事颇为棘手。因为太庙只有九室,而这九室分别由太祖、太宗、世祖、圣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的神主给占满了,慈禧的亲生儿子、十九岁去世的同治皇帝庙号穆宗的神主摆不进去,廷臣们为此事议论纷纷:有的建议再建一个太庙,有的建议在原太庙的左右再扩建几室。张佩纶上书提出一个办法,他说可仿效周朝为文王、武王建世室的成法,为太宗文皇帝建一世室。大清一统江山,实际上是太宗打下来的,他理应享受这种特殊的礼遇,今后可将前代神主依次递迁太宗世室。
这个主意,既通过建世室崇隆太宗的做法来颂扬皇太极入关进中原的历史功绩,又解决了眼下穆宗神主升祔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一劳永逸地解除了后顾之忧,得到两宫太后的嘉许,予以采纳。张之洞也想到了这一层,也给朝廷上了两道内容相近的奏折,他后来读到张佩纶的折子后,深觉自己讲得没有张佩纶的透彻。他感叹说,不图郑小同、杜子春复生于今日![郑小同、杜子春:郑小同,三国时高密人,著名经学家郑玄的嫡孙。文帝时为郎中,高贵乡公即位,进侍中。甘露中为五更,陈留王初加光禄大夫。为司马昭鸩死,有《礼义》四卷、《郑志》十一卷。杜子春,东汉经学家,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从刘歆学《周礼》,传《周礼》之学于郑众、贾逵。所注《周礼》,郑玄曾采用,今佚。]于是亲自登门拜访,与这个比自己小十来岁的年轻人订交。
陈宝琛拉着张之洞的手对王夫人说:“香涛兄的手还是冷的,确实未复原,按理我们看看就该走了,但今晚有一件特别重大的事,我们要在这里多赖一会儿,请嫂子原谅。”
矮矮胖胖的陈宝琛祖籍福建,和张佩纶同年,也是个爱管闲事的人。他模样生得敦敦厚厚,写出的文章却尖利苛刻,读起来有一种痛快感。
宝廷笑嘻嘻地望着王夫人说:“请嫂子法外施恩,这件事的确重大得不得了!”
宝廷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铁帽子王:清朝对亲王、郡王中不降封者的俗称。清初定制:宗室封爵,自亲王以下,俱世降一等袭封。只有礼亲王、睿亲王、郑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等八王,因开国大勋,或佐命殊功,王爵可“世袭罔替”,即不降封,即使获罪革爵,仍以旁支袭封,故京师俗谚称之“铁帽子王”。)郑亲王哈尔朗济的九代孙,真正的黄带子。满人入关二百多年了,努尔哈赤的后裔们久享荣华富贵,既不屑于以学问诗文博取功名,连老祖宗的刀枪骑射也弃之不顾,他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轻轻巧巧地进入官场。但宝廷不这样,他走的是一条汉族读书人的艰难科举之路。他由举人而进士,由进士而翰林,是黄带子中极为少见的正途出身的官员。
王夫人无可奈何地说:“我知道,你们谈的都是国家大事,哪一次谈的事都很重要,只是这国家又不是你们几个人的,用得着你们这般苦苦操心吗?我不管你们了,外面冷,快进客厅吧!”
张之洞摆摆手,请客人进他的客厅。客厅设在坐北朝南的正房里。正房共有四间。东边的一间是藏书室,四壁立着顶天接地的木架,木架上陈放着一函函书籍卷册。房间里摆着两张大木桌,桌上也堆满了书,有的正摊开着,看来这些都是主人近来正在使用的书籍。藏书室过来,便是主人夫妇的卧室。再过来一间,面积最大,这是主人平时读书治事之处。一张极大的书案摆在窗户边,上面放着读书人惯常使用的文房四宝和几册《皇朝经世文编》。[《皇朝经世文编》:总集名。清贺长龄、魏源等编。一百二十卷。道光六年(1826)成书,次年刊行。选辑清初至道光以前的官方文书、论著、奏疏、书札等而成。分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八个部分,为研究清史的重要参考书籍。]另有两个博古架(博古架:传统建筑中用以摆设古玩、器皿、盆景的构架式家具。一般用优质的木料拼斗成各种纹样,从而形成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空格,所以又名多宝格。宽可一二尺,大则随意,乃至布满全间,或一连几间。格中可摆设珍奇古玩、瓷雕玉器。架的边缘处,常加饰精巧的花牙子;架的中间或侧边,可开方形、圆形或瓶形的门洞。)很引人注目。架子上摆满了破破烂烂的陶罐、泥碗,锈迹斑斑的箭镞、刀柄,残缺不全的瓷瓶、铜盆,乍来到面前,如同走进了出土文物陈列室。另一壁墙上挂着一幅字,是一首七律:“心忧三户为秦虏,身放江潭作楚囚。处处芳兰开涕泪,年年寒橘落沙洲。婵媛兴叹终无济,婞直危身亦有由。宋玉景差无学术,仅传词赋丽千秋。”字迹笔酣墨饱、劲拔洒脱。熟悉书法的人一眼便可看出,这字学的是苏体,结体虽不及苏字匀称,而其中的舒张意气,或有过之。这是主人的墨迹,录的也是他自己凭吊屈原的诗作。
东边的小间即客厅。客厅布置得简朴庄重,当中放一张大理石桌面的深红色梨木长方桌,四周摆着六张明式雕花高背红木椅。靠墙边摆着两对带茶几的半旧楠木太师椅。最显眼的是客厅中高悬的一画一字。画面上一男子长发长须伫立茅屋中,两眼怒视窗外,双手后背,其中一只手上紧握一管羊毫,胸前的书案上残灯如豆,一纸平摊。画上首题着三个字:锄奸图。显然,画上的男子是明朝以弹劾严嵩出名的兵部员外郎杨继盛。[杨继盛:明代著名谏臣,字仲芳,号椒山,保定容城(今属河北)人。嘉靖进士。嘉靖三十年(1551),任兵部员外郎,因弹劾大将军仇鸾误国,被贬官。嘉靖三十二年(1553),起复后任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又弹劾权臣严嵩十大罪,遭报复下狱受酷刑,被杀。著有《杨忠愍集》。]这画出自主人的好友翰林院编修吴大澂的手笔。字录的是孟子的一句话:“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左下角有一行小字:与香涛贤弟共勉高阳李鸿藻书于三省斋。
进了客厅刚坐下,张佩纶便说:“香涛兄,你看了今天的邸抄(邸抄:又称“邸报”“宫门抄”,中国古代报纸的通称。汉朝的郡国、唐朝的藩镇,均在京城置有官邸,作为地方官员到朝廷时的栖息之所,平时则安排专人在此传抄诏令章奏之类,随时向地方传报,故名“邸抄”。明朝各省均于京城设公所,有提塘官专办此事,故又称“塘报”。清朝各省驻京提塘官均设有报房,每日至六科抄录所颁发的上谕及本章折件,印发本省,又称“科抄”“阁抄”。)吗?”
“没有。”张之洞摇摇头说,“我有几天没看邸抄了。今天的邸抄上有什么大事吗?”
“哎呀,大得不得了!”张佩纶边说边从袖口里取出一份邸抄来,摔在桌子上,说,“崇厚那家伙把伊犁附近一大片土地都送给俄国了。”
“有这等事?”张之洞忙拿起邸抄,“我看看。”
陈宝琛走到张之洞的身边,指着邸抄左上角说:“就在这里,就在这里!”
张之洞的眼光移到左上角,一道粗黑的文字赫然跳进眼帘:崇厚在里瓦几亚签署还付伊犁条约。
“条约有十八条之多,不必全看了,我给你指几条主要的。”张佩纶迈着大步,从桌子对面急忙走过来,情绪激动地指点着邸抄上的文章,大声念道,“伊犁归还中国。其南境特克斯河、西境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划归俄国。”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张之洞气愤地说,拿邸抄的手因生病乏力和心情激动而发起抖来。
“岂有此理的事还多着哩!”张佩纶指着一条念道,“俄国在嘉峪关、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哈密、乌鲁木齐、吐鲁番、古城增设领事馆。”
“为何要给俄国开放这么多领事馆?”张之洞望着站在一旁的陈宝琛责问。那情形,好像陈宝琛就是崇厚似的。
陈宝琛板着脸孔没有作声。
张佩纶继续念:“俄商可在蒙古、新疆免税贸易,增辟中俄陆路通商新线两条。西北路由嘉峪关经汉中、西安至汉口,北路由科布多经归化、张家口、通州至天津,开放沿松花江至吉林伯都纳之水路。”
“这是引狼入室!”张之洞气得将手中的邸抄扔在桌上。
“还有一条厉害的!”张佩纶不看报纸,背道,“赔偿俄国兵费和恤款五百万卢布,折合银二百八十万两。”
“啪!”
张之洞一巴掌打在大理石桌面上,刷地起身,吼道:“崇厚该杀!”
张佩纶和陈宝琛、宝廷都吓了一跳。他们知道张之洞是条热血汉子,但这些年还未见过他发这么大的脾气。
正在卧房灯下读诗的王夫人也大吃一惊,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忙不迭地朝客厅跑来。还未进门,又听见丈夫激愤的声音:“中国的土地一寸都不能割让出去!他崇厚算个什么东西,有什么权力可以这样出卖国家的领土!”
王夫人进门来,只见张之洞正靠在桌子边站着,敞开羊皮袍,双手叉在腰上,脸色煞白,额头上冒着虚汗。她吓得心里发颤,忙过来扶着丈夫:“什么事气成这样?”
又转过脸问张佩纶等人:“刚才为的什么事?”见他们都不吱声,又问,“你们吵架了?”
陈宝琛把绷紧的脸竭力和缓下来,勉强露出一丝笑容,对王夫人说:“崇厚在俄国签了卖国条约,香涛兄正在为此事生气哩!”
王夫人放下心来,将丈夫敞开的皮袍扣上,对着门外喊:“春兰,给老爷打盆热水来!”
一会儿,春兰端着一盆热水走进客厅。王夫人亲自从脸盆里拿出面巾拧干,一面给丈夫擦去额头上的汗,一面轻声地说:“你的病还没好哩,怎么能动这么大的气!”
宝廷起身走过来说:“嫂子说得对,不要冒火,我们平心静气地谈。”
张佩纶说:“刚才怪我,我也太激动了,心里气不过。”
热毛巾擦过脸后,张之洞的心绪平静多了。他坐下,喝了一口热茶,说:“伊犁本是我们自己的土地,当年俄国是趁火打劫,强占去的,归还我们理所当然,我们为何还要拿土地和银子去跟他们换呢?这不太欺负人了吗?”
“正是这话!”张佩纶也坐下来,刚才激愤的心绪也慢慢平缓了,“二百八十万两银子已是毫无道理的勒索了,还要特克斯河、霍尔果斯河一带的土地。你们知道,这片土地有多大吗?”
不待别人开口,张佩纶自己做了回答:“我量了一下地图,这片土地宽有二百来里,长有四百来里,共八万多里的面积。”
陈宝琛说:“这比一座伊犁城不知大过多少倍了,与其这样,还不如不收回。”
“这能叫谈判吗?”宝廷冷笑道,“这整个一割地投降!”
张之洞又气愤起来,高声骂道:“崇厚这个卖国贼,比石敬瑭、秦桧还坏!”
王夫人见丈夫又动气了,心疼地说:“四爷,你要自己爱惜自己。二哥一再叮嘱不要劳神、不要生气,你不听劝告,刚好的病又会犯的。”
不料,张之洞竟哈哈笑了起来,说:“夫人,我要感激刚才发的脾气,多亏出了这身汗,我现在竟然大好了,一点病都没有了。”
说罢站起来,在客厅里来回走了几步。他真的觉得自己神志清爽、脚步有力,七八天来的病痛一扫而光了。
他快活地对春兰说:“你去准备夜宵,今夜我和几位老爷有大事商量。”
深知丈夫脾性的王夫人无奈地对着张、陈等人苦笑着说:“真是拿他没办法,只要有件大事在他面前,他立刻就会精神陡长。事情一完,也就瘫倒在床了。”
说罢带着春兰出门张罗去了。
张府客厅里,四个地位不高却对国事异常关心的官员继续谈论着。四人一致认为,崇厚所签订的这个条约决不能答应,同时决定办两件事:一是约集一批志同道合者在城南龙树寺开一个会,声讨崇厚的卖国罪行,联合上一个折子给太后、皇上,恳请否定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二是四人每人各自再上一个折子,详细地申述对此事的看法。
直到子初时分,张之洞才用自家的马车将张佩纶、陈宝琛和宝廷送出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