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浩明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0:48
|本章字节:10772字
“一个高僧说:‘我苦读苦修不能悟道。有一天到河里去挑水,看见一个女人在河边洗衣服。那女人两只手上各戴一只镯子,她不停地用手搓洗衣服,两个镯子不停地互相撞击,发出好听的声音。我突然想:这两个镯子若不是戴在人的手上,怎么可以撞击成声呢?世上的镯子千千万万,为什么这两个镯子能戴在同一个女人的手上呢?这没有任何道理可以解答,只有两个字:缘分。’另外两个高僧说:‘你这是因缘悟道。’”
众人都点点头,张之洞也微微点点头。
康有为继续说:“另一个高僧说:‘我苦读苦修也不得悟道。有一年春天,我一早醒来,见满院子地上都是桃花花瓣,我扫了一个多时辰才扫干净。我边扫边想,这桃花昨天还在树上好好的,怎么今天早上都落到地上来了呢?昨天我还在想,今年可以好好地吃几天饱桃子了,谁知还没过一天,希望就全落空了,都怪昨夜的一场暴雨。这风雨无端而来,造成这场浩劫,改变了一切。我于此而悟道。’另外两个高僧总结说:‘你这是因无端而悟道。’”
众人都望着康有为,听他继续说下去。
“另一个说:‘我苦读苦修多年也不能悟道。有一天夜里,我回房间里睡觉。进门时,脚踩着一只软绵绵的东西,低头一看,那东西裂开了,流出浓糊糊的一摊汁来。我想,这一定是踩死了一只小老鼠,那浓糊糊的浆汁一定是小老鼠的内脏血肉。心里很不安,睡在床上,嘴里喃喃念:阿弥陀佛,我一世不杀生,这次是误踩,小老鼠,我明天为你超度亡灵吧!不料刚合眼,便见千万只老鼠龇牙咧嘴吱吱地叫着向我奔来,好像要撕裂我,为它死去的同类报仇。我吓得醒了过来,决定立即掩埋死鼠,为它念超度经。我点起灯走到门边,低头一看,原来不是死老鼠,而是一只烂茄子,流出来的是茄子汁而不是老鼠血。心里念道:阿弥陀佛,我这下无罪无过了。躺下睡觉,风平浪静,什么梦也没有,一觉睡到大天亮,醒来后干脆把那只烂茄子扔到墙外去了。从此我悟了道。’两位高僧说:‘你这是因心而悟道!’”
众人皆大笑起来。
辜鸿铭忍不住嚷起来:“康先生,你这禅家故事说得好听极了,《圣经》《古兰经》里都没有这么有味的故事。”
张之洞笑着问:“他们都因此而悟道,你也悟了禅道吗?”
康有为答:“我或许缺了慧根,虽读了这则故事,却没有悟出禅道来,但后来却对我悟世道很有启发。”
“悟世道?”张之洞顺手捋了捋胡须,“说说你是怎么悟世道的。”
好了,终于摆脱佛家禅机,回到正题上了。
“回禀大帅,”康有为正襟危坐,将两只手交叉插进宽大的袖子里,高高地对着张之洞拱了两拱说,“我由高僧的得道过程中领悟到,我康某人因父精母血而成形,因母亲顺娩而临世,不生欧美,不生汉唐,而生在由太后皇上执政的大清国,与父老乡亲、友僚门生共处于世,今日又与大帅及大帅府里的各位先生相聚,这一切无从解释,只有‘缘分’二字可以说得。我要珍惜这个缘分,不虚度此生,不负我大清国地载天覆之恩,报效斯世。这可谓我因缘而悟世道。”
张之洞敛容颔首,心里想,这康有为,许多人都说是狂人,从他这段话听来,也通情达理,并不狂妄。
“桃花被风雨打落,僧人感到世事无端。其实,这个世界无端太多。我们好好的大清国,从来没有碍别人的事,可是英国却要强行将鸦片运进来,俄国要霸占伊犁,法国则到处建教堂,传教布道。日本更加可恶至极,不仅炸毁我军舰,逼我赔银子,还要掠夺我们的台湾、澎湖和辽东。他们好比狂风恶雨欺侮桃花一样地欺负我们大清,不让我们好好活下去。其实,桃花也是可以抵御风雨的,围墙筑高一点就行了。这就是桃花的自强。我们大清也可以自强,自强就能免受洋人的欺负;自强,就能让大家都好好过日子。”
赵茂昌忙讨好地说:“我们香帅现在做的就是自强的事业。香帅的事业成功了,我们大清就立马富强起来了。”
“这位老爷说得好。”康有为明知赵茂昌是在谄媚张之洞,但他此时要附和,“香帅的铁厂、枪炮厂和自强军就是保卫我大清国的围墙。”
张之洞很喜欢听这种话。他突然想到,这康有为可不是一般的新科进士、小京官,他眼下名满天下、四海瞩目。前京师清流派柱石,像冯桂芬、李鸿藻、潘祖荫等人,虽也曾号称士人的领袖,但他们的号召力以及在士人中的威望,都不能跟康有为相比。倘若借此人之口,替我张之洞在四处腾播腾播,岂不胜过赵茂昌这类当面的好话千倍万倍!再进一步,若康有为和他手下的那批人能为我张之洞所用,岂不更妙!
想到这里,他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来,说:“你这个世道悟得不错。”
“谢大帅!”康有为又拱起手来,说,“要说悟道,我真正佩服佛家的是‘因心悟道’这句话。世间万事万物,对人来说,实只一念之间而已:存之于心则有事有物,不存于心则无事无物。就拿今日我们大清国来说,真正是百病丛生、百脉不畅,危险大极了。忧国忧民之士五内煎沸,如煮如焚,眼见国家多难,求救亡图存之策,日思夜想,寝食不安。但同是大清子民,许许多多人则熟视无睹、浑然不觉,当官的则依旧养尊处优、贪污受贿,为民的则依旧钻营谋利、苟且偷生。这些人犹如梦游者似的,看起来也在行走做事,实则不明不白,无知无识。两者之差,唯在有心无心而已!”
这段话说到了张之洞的心坎上。为办洋务实业,他是殚精竭思,心血费尽。不说朝廷和别的地方,就拿湖广和两江来说,官场中大多数人或对此麻木漠然、事不关己,或泼冷水、找碴子、暗地刁难,或借机捞油水、发“洋”财。心与心不同,乃有人与人不同。
禅家故事正是将人世间的隐秘给挑穿了。
张之洞正要跟康有为再聊下去,督署凌吏目走进花厅,俯在张之洞的身边悄悄说:“徐海道员谢文田今夜里想来看望大人,不知大人有空否?”
张之洞警觉地问:“夜里来!他要谈什么事?”
“谈海州煤矿的事。”
“他在哪里?”
“就在门房里。”
“他不是我的朋友,谈的又是公事,夜里来做什么!就叫他进来好了。我在签押房里接见他。”
说罢,站起身来对康有为说:“明天中午你再来,我们接着聊,陈石遗忙,就不要陪同了。你明天可以带一个学生陪你来!”
康有为和陈衍二人刚走出西花厅不远,便听见从一个房间里传出张之洞的大声吼叫:“这是什么?想贿赂我吗?混账东西!本督非严肃查办革去你这个道员不可!”
康、陈知道这是张之洞在训斥那个徐海道员,不敢多听,急急忙忙地离开总督衙门。
五、张之洞资助的《强学报》,竟然以“孔子卒后”纪年
第二天中午依旧在西花厅里,张之洞和康有为继续着昨天的聊天儿,只是双方的旁听者都有变化。在张之洞这边,只剩下梁鼎芬和辜鸿铭。在康有为这边,陪同前来的不再是陈衍,而是他的弟子徐勤。徐勤是万木草堂开办之初的第一批学生,他与陈千秋、梁启超三人最受康有为的赏识,有康门三大弟子之称。陈千秋德才俱佳,可惜二十六岁时便英年早逝,康有为私称之为颜回。
梁启超天才卓荦,常被康有为委以重任。徐勤出身富家,却品性笃实。康有为定万木草堂的学费是每年十两银子,有家境贫寒的可少交甚至不交,家境富裕的希望多交点。徐勤于是每年交银四十两。康知徐忠诚可靠,常将他带到身边,让他一身兼学生与仆役二任。
张之洞要康有为谈谈自己的经历。康有为便将他的身世、求学过程及对国事的思考,特别将自己创办万木草堂及在京师拜谒各位大臣请代递奏折的事详细地叙说了一遍。张之洞很少插话,梁鼎芬一直没有作声,连一向喜插科打诨好表现的辜鸿铭也几乎没有讲话,大家都被康有为二十多年来为寻找中国的富强之路,所做出的辛苦探索和艰苦力行深深吸住。
张之洞一边细听康有为浓厚粤音的京腔,一边端视着康有为的面庞五官、神态表情,心里在慢慢琢磨着,眼前这个暴得大名的广东佬,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很快,一个半小时的午休时刻就要过去了,凌吏目又走进花厅,对张之洞小声说:“谢道又来了,他要跟大人讲清楚,还说昨天大人冤枉了他。”
张之洞勃然变色道:“怎么冤枉了他?他的禀帖里夹了一张二十万银票,这不是存心要贿赂我吗?他把我张某人看成什么人了?真是岂有此理!”
凌吏目说:“谢道讲,海州商人们开矿心切,出此下策是不对,但他们除按规缴税外,每年报效官府二十万。大人自己不收,可以用来为百姓办事。”
张之洞气犹未消:“海州煤矿我早就盘算好了,由海州衙门来办,先由江宁藩库拨三十万做开办费,今后所有收入都归官府,难道不强过他的每年二十万?”
凌吏目不开口了。
张之洞的脸色开始和缓下来,对康有为说:“你明天再来,将你呈皇上的几份奏折和你的两部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都带来,给我看看。”
“晚生遵命。”康有为知道两次的谈话已引起了张之洞的重视,颇为高兴,稍停片刻他又说,“刚才听了大帅几句话,对大帅清廉高洁的品质,钦佩不已。今天的世道,像大帅这样高风亮节的官员可谓凤毛麟角。不过,有大帅一人即可知我大清国官场正气尚存,操守尚存,大清富强仍有希望。大帅方才办的是公务,晚生本无置喙之地,但晚生生性迂直,心里有话便要说出才安,诚所谓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不知大帅可否容晚生说几句话?”
在通常的情况下,像康有为这种官阶很低的客人,张之洞当然不会容许他过问公务,但一来康有为在张之洞心中的地位不一般,二来刚才这几句恭维话也让他高兴,遂道:“你要说什么话,说吧!”
康有为又拱了拱手才开口:“刚才听大帅说,拟由海州官府出面开采煤矿,晚生以为官办不如商办。晚生研究比较中西国情多年,发现两者之间有一个最大的差别,那就是中国办事只用官方的力量,而西方办事善用民间的,也就是商家的力量。有些事,如纳粮、征税、审案、练兵等,非官方不可,但许多事,尤其是洋务实业,还是以商家办为好。这可以克服官府办事常见的贪污、推诿等毛病,因为它的一丝一毫都与办事人的利益密切联系。晚生以为海州的矿务,交给商家办,官府可课以重税,或在常税外再额外缴一笔钱给官府办其他公益事业。若纯由官府办,则会像许多官办的局所一样,亏损大而收效少。晚生实在是冒昧陈言,请大帅宽恕。”
张之洞听了康有为这番话后沉默着。他想起了汉阳铁厂和枪炮厂,还有马鞍山煤矿、大冶铁矿,的确是投资巨大而收效甚小。他三令五申严加监督,也不见好转,据说里面弊病甚多,也有好几个人提出招商家来办,他都加以拒绝,他不大相信唯利是图的商人能办好这样的大厂矿。康有为说中西最大的差别,便是官办与商办的差别,这是他第一次听到这样简明扼要、一针见血道破中西国情的不同,这话给了他一个震动。但他不愿意就这样轻易接受康有为的看法,免得被这个地位比他差得太远的年轻人所轻视。他拍了拍衣袍起身,慢慢地说:“你刚才说的这番话,也算是一家之言吧!你得为我找一些实例来,让我看看。老夫一向信服河间献王的做法:实事求是。”
张之洞离开花厅回到签押房,再次召见徐海道谢文田。昨天声色俱厉地表示要对谢文田立案究办的话不再说了,耐心听完他的陈述,只说了句“此事再议”,便将谢文田打发走了。这位五十多岁的徐海道台,昨天离开督署后,便像冬天从池塘里捞出的落水者一样,躺在床上,盖三床棉被,仍全身冰冷、战抖不已。他私下接受了海州商人送的三十万两银子的贿金,为了办好这事,他忍痛拿出二十万送给张之洞。不料引起张之洞的雷霆大怒,声言要将他查办革职。真是偷鸡不着蚀把米,事情办不好,熬了几十年才熬出的四品顶戴都要立即被拔掉了,这不倒了八辈子的大霉!昨夜一夜未睡,今日再来督署告罪求饶,请求总督大人手下留情。不料今天张之洞竟然脸色温和,革职一事不提了,还可以再议。谢道喜从天降,心里不停地念着:“祖宗保佑,神灵保佑。”早就听人说过张之洞性格乖张,喜怒无常,这次可算是真正领教了。
翌日午后,张之洞和康有为在西花厅第三次会面。康有为将所有奏折及部分诗文和两部书都带了来,当面呈给张之洞。张之洞问了问康有为这次到江南来的目的,康有为将准备在上海创办强学分会和办报的事说了一遍。张之洞说:“我今天下午有几件急务要办,不能跟你多谈了。你给我的这些文章和书,我也得好好看看。明天、后天你都不要来了,大后天再来,我和你再好好聊聊。”
“晚生遵命。”康有为照例拱了拱手说,“有一件事,前两次晚生都忘记了。我离京前,内阁侍读杨叔峤先生要我带一封信给大帅。我说我还不知什么时候去江宁,也不知大帅能不能接见我。我怕误事,请他还是交提塘官去办好了。”
张之洞说:“你认识叔峤?”
康有为说:“叔峤是个忠义热血之士,我与他见过多次面,对国事的看法几乎完全一致。京师强学会开会,他也去听过,对我们组会办报,他都极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