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外篇二永清县志选举表序例

作者:章学诚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2:20

|

本章字节:3802字

选举之表,即古人贤书之遗也。古者取士,不立专科,兴贤出长,兴能出治,举才即见于用,用人即见于事。两汉贤良、孝、秀,与夫州郡辟署,事亦见于纪传,不必更求选举之书也。隋唐以来,选举既专,资格愈重。科条繁委,故事相传,选举之书,累然充栋。则举而不必尽用,用而不必尽见于事。旧章故典,不可求之纪传之中,而选举之文,乃为史志之专篇矣。


志家之载选举,不解年经事纬之法,率以进士、举人、贡生、武选,各分门类;又以进士冠首,而举贡以次编于后。于是一人之由贡获举而成进士者,先见进士科年,再搜乡举时代,终篇而始明其入贡年甲焉;于事为倒置,而文岂非复沓乎?间有经纬而作表者,又于旁行斜上之中,注其事实。以列传之体而作年表,乃元人撰《辽》、《金史》之弊法,虚占行幅,而又混眉目,不识何所取乎此也。


史之有表,乃列传之叙目。名列于表,而传无其人者,乃无德可称,而书事从略者也。其有立传而不出于表音,事有可纪,而用特书之例也。今撰志者,选举、职官之下,往往杂书一二事实。至其人之生平大节,又用总括大略,编于人物名宦条中,然后更取传志全篇,载于艺文之内,此云详见某项,彼云已列某条,一人之事,复见叠出。而能作表者,亦不免于表名之下,更注有传之文,何其扰而不精之甚欤?


表有有经纬者,亦有不可以经纬者。如永清岁贡,嘉靖以前,不可稽年甲者七十七人,载之无格可归,删之于理未惬,则列叙其名于嘉靖选举之前,殿于正德选举之末;是《春秋》归余于终,而《易》卦终于《未济》之义也。


史迁《三代世表》,于夏泄而下,无可经纬,则列叙而不复纵横其体,是亦古法之可通者矣。


【译文】


选举表,就是古人荐举贤能的文书的遗留。古时候选用士,不设立专门科目,荐举有德行的人,使他们做长官,荐举有才能的人,使他们治理民事,人才荐举就被使用,人才使用就被委托事务。两汉的贤良、孝廉、秀才,和州郡征召任官,事情也在史书的纪、传里见到,不必再寻找选拔荐举人才的文书。隋、唐以来,选拔荐举的制度已经专门,身分越来越重要,条令繁多细碎,旧例相传,选拔荐举的书重叠堆积,装满房屋。于是荐举而不一定完全被使用,使用而不一定全部被委托事务。旧时的典章制度,不能在纪、传当中求得,有关选拔荐举的文字,就成为史书里志的专篇了。


编方志的人记载选拔荐举,不了解以年为经以事为纬的方法,一般是把进士、举人、贡生、武选各分门类,又把进士放在最前面,而举人、贡生按次序编在后面。于是一个人由贡生成为举人再成为进士,先看见的是他中进士的年份,再接着能找到乡试中选的时代,篇末才了解那人成为贡生的年代和等第。从事情来说是弄颠倒了,而文字难道不重复吗?间或有经纬配合作表的,又在横排斜线的当中,注明人的事迹。用列传豹体裁来作年表,是元代人编撰《辽史》、《金史》的有害方法,白白地占有行格,又使头绪混杂,不理解他们从哪里找来的这种办法。


史书有表,是列传的目录。人名列在表中,而传没有那人的,是没有德行可称赞,而书写事迹采取简省的方式。那有立了传而表中没有出现的,是因为有值得记载的事情,而采用特别书写的方法。现在编写方志的人,在选举、职官部分,往往夹杂着写下一些事迹;至于那人的生平品行的主要方面,又用总括大要的方式,编在人物、名宦部分里;然后又采取传、墓志的全篇,登载在艺文部分里;这里说详细见某项,那里说已经列入某条,一个人的事情,重复出现。而能作表的人,也不免在表的名称下面,另外注明“有佼”的文字。为什么非常混乱而不周密呢?


表有用经纬配合方式的,也有不能用经纬配合方式的。例如永清县的岁贡,嘉靖以前,不能查考出年代和等第的有七十七人,登载就没有格子可以归人,删掉就从道理上来说不适当,于是把他们的名字排列在嘉靖选拔荐举的前面,正德选拔荐举的后面,这是《春秋》“把剩余的日子当闰月归总在一年末尾”,和《易》卦用《未济》结束的意思。司马迁《史记》的《三代世表》,从夏帝泄以下,没有什么可用经纬方式组织,就依次排列而不再用直线横线相交的体裁,这也是古时方法里可以在当今实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