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见证者容闳的独特意义(9)

作者:雷颐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3:28

|

本章字节:2990字

经过百般努力,好不容易才凑足了首批30名官派赴美留学生。他们于1872年8月中旬从上海起航赴美,掀开了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新的一页。


各批幼童出国前都要到上海出洋预备学校进行初步培训,临行前先要到上海道台衙门向道台大人磕头称谢,因为从理论上说,道台就是他们的主试官。见过道台后的第二天,他们还要拜见美国驻上海总领事。没想到见美国驻上海总领事时,不仅无须磕头,总领事还拿出茶点糖果招待他们,显得热情亲切。中、美两国官员的这种不同,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还未出国,就开始感受到中、美的文化差异。


到美国后,这些幼童在美国学校上学,住在美国人的家中,他们的行为举止自然开始变化。容闳积极支持他们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篮球、棒球、足球,支持他们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他们迅速融入美国社会,例如自行车刚在美国问世时,幼童们也感到好奇,试着骑,耶鲁大学第一个学会骑自行车的人就是中国留美幼童;其中一人还当过耶鲁大学划船队队长,许多人还学会了跳舞。由于他们彬彬有礼,许多美国女孩都喜欢和他们跳舞,不少美国男生都非常忌妒他们。在服装上,他们由于经常运动,开始讨厌中国的长袍马褂,而喜欢穿运动衣。最使幼童们感到头痛的是头上的辫子,一个美国人写道:“这许多孩子的装饰,除了拖着一根辫子,与我们无异。当他们踢足球的时候,将辫子塞进内衣里,有时缠在头上,辫子一散开,对对手的诱惑过大。”因此,有的幼童把辫子剪掉,见清政府的留学监督官员时再戴上假辫子,清政府官员发现后非常愤怒。幼童们在1876年参观了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在参观博览会的第三天,美国总统格兰特还专门接见了留美幼童。他主动与幼童握手、照相、亲切交谈,鼓励他们用心学习。美国总统的平易近人,与见中国官员要下跪磕头形成鲜明对照。幼童在美国一点点地感受到近代文明的自由、平等、精神,这些都使他们对中国的专制制度产生了反感。


对学生们的变化,容闳认为很正常,但先后到美主管其事的陈兰彬、区谔良、吴子登等认为是大逆不道,双方矛盾日深。容闳以为双方的不同通过彼此的沟通、交流就可解决,完全没有想到中国官场政治文化中有首先偷偷向上级打对方“小报告”的传统。陈、区、吴等不断向朝廷、李鸿章等暗中“汇报”容闳的“劣迹”。他们攻击容闳对学生失职纵容,“任其淫佚”,“并授学生以种种不应得之权利”,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被说成是鼓励学生“入各种秘密社会”,这些学生“好学美国人为运动游戏之事,读书少而游戏时多”,不遵孔孟之道,不愿行尊师跪礼,甚至有人信了基督教……总之,留学外洋是“利少弊多,难得资力”,“此等学生,若更令其久居美国,必致全失其爱国之心,他日纵能学成回国,非特无益于国家,亦且有害于社会。欲为中国国家谋幸福计,当从速解散留学事务所,撤回留美学生。能早一日施行,即国家早获一日之福”。支持留学事业的曾国藩已于几年前去世,国内顽固派官员本来就坚决反对派留学生,此时更是借机全盘否定留学事业。有人上奏称留美幼童“毫无管束,遂致抛荒本业,纷纷入教”,甚至原来支持派留学生的恭亲王奕也态度生变。一时间,朝野对留学事业的攻击、指责甚嚣尘上,沸沸扬扬。于是,朝廷责令李鸿章等查明此事,对失职官员坚决调离,对留学生要严加管束,有不服从者“即行撤回”。李鸿章立即致信容闳,批评他严重失职,要他今后少管留学生事务,同时命令陈兰彬、吴子登等“设法整顿”留美幼童,但又要他们以大局为重,勿因个人积怨将事态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