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不是衙门(4)

作者:雷颐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3:28

|

本章字节:2706字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蔡元培通过鼓励学生成立各种社团、出版自己的刊物而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在他的鼓励、支持下,北京大学的各种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学生创办的刊物林林总总,蔡元培还批准专门经费,并决定由学校负责印刷发行,给以切实的支持,其中最著名的《新潮》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现代中国学界和政坛上一大批风云人物,即从北大学生社团和杂志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而且,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现代民间社会的产生,这种公民的“自组织”是、开放社会最重要的基础。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北大师生冲在运动前列,蔡元培必然卷到政治旋涡的中心。对学生参与政治,他的观点并非简单支持或反对。他认为学生应有社会责任感,有权也应该过问国家大事。同时,他又强调学生毕竟要以学习为主,对政治不必过于热衷,特别是一些具体社会问题的解决,更有赖于学有专长的专家,而非激情可以解决。对“五四”当天北大学生的,有关记述、回忆与研究不尽相同。一种说法是他支持学生,另一种说法是他出于爱护学生的目的,曾对学生进行劝阻。但有一点十分肯定,无论他对学生的态度如何,当学生被当局抓捕后,他即全力以赴营救学生。他多次公开表示自己一定负责营救学生,为了保出学生“愿以一人抵罪”,并与其他一些大学的校长在北大开会,成立了以他为首的校长团,向警厅、直至总统府请愿。经过与警厅和反复交涉,被捕学生终于在5月7日上午全部释放。不论蔡元培及其他一些大学校长对学生的行动支持与否,对学生的政治观点赞成与否,一旦学生因政治原因被捕,他们顶着种种压力积极营救,显示了对学生的深切关爱,也为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作出了应有的职业道德行为。


由于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专制的军阀政府认为蔡元培应负主要责任,于5月8日决定撤免他的职务。由于被捕学生已被释放,为了表示对黑暗政府的抗议,也为了避免学生因此再次走上街头,蔡元培当即提出辞呈,于9日晨悄然离京南下。消息传出,举国哗然,学生的怒火即将再次爆发。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经过反复斗争,政府被迫让步。1919年9月中旬,离开北大数月后,蔡元培终于重返北大。


中国传统女性并无受教育的权力,更不可能享受到在当时中国仍属“新生事物”的高等教育的权力。对女性遭受的不公待遇,蔡元培一直深深同情。从投身于教育事业起,他就一直为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受教育权力而努力。当上北大校长后,他一直想方设法冲破重重阻力,开放“女禁”。“五四”风潮过后他重回北大,借新文化运动“风气大变”的气势,将此付诸实施。他很清楚,禁止女生上大学是“不成文法”,便巧妙地钻此空子,公开声明“大学本来没有女禁”,“我国门所定的大学规程,并没有专收男生的规定”,希望女生报考。由于当年报考时间已过,经审查资格后,于1920年春允许九位女生旁听。从1920年春起,北大就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女性上大学之先河。北大开放女禁,引起了当时掌控北京政府的军阀们的愤怒,甚至扬言要对蔡采取强硬措施。但大学开放女禁已是潮流,闸门一开,任何人都无法遏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