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见证者容闳的独特意义(18)

作者:雷颐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3:28

|

本章字节:2820字


简单地说,革命派认为,只有用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才能共和立宪。立宪派则认为,暴力只会导致血流漂杵,带来巨大的灾难,得不偿失。他们写道:“革命之举,必假借于暴民乱人之力。天下岂有与暴民乱人共事而能完成者乎?终亦必亡,不过举身家国而同葬耳。”他们相信,只要人民要求立宪,清政府“终必出于让步之一途”,可以实现代价最小的和平转型。


纯从“道理”上说,立宪派无疑更有“道理”。然而,它的理论前提是清政府在压力下必能“让步”,实行立宪。如果这个前提不存在,则无论说得多么“有理”,终将无济于事,“有理”也会被人认为“无理”。这一点,梁启超其实十分清楚,所以他在1906年给乃师康有为的信中承认:“革命党现在东京占极大之势力,万余学生从之过半;前此预备立宪诏下,其机稍息,及改官制有名无实,其势益张,近且举国若狂矣。东京各省人皆有,彼播种于此间,而蔓延于内地……”清廷刚宣布预备立宪时,革命派的力量就“稍息”;而当人们认识到清廷的立宪“有名无实”时,革命派就“其势益张”。显然,革命派力量的“息”与“张”,与清廷的所作所为大有干系。所以,论战不到半年,梁启超就通过种种关系,私下托人与“革命党”讲和,表示希望停止论战。1907年初,他在《新民丛报》发表了《现政府与革命党》一文,更是承认:“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也。”端的是一语中的。这场论战,以往说革命派“大获全胜”,肯定夸张。双方各有道理,实难分胜负。但经此论战,革命派的影响、声势空前壮大确是事实。主要原因,还在拒不进行实质性改革的清政府是“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梁氏一直反对激进革命,反复论述暴力将带来灾难性后果,极力主张温和改革,却能正视不利于自己的观点、主张的事实,确实难得。


在这种背景下,容闳革命的信念更加坚定。他建议革命各派联合起来,并且谴责康有为及其保皇会。这段时间,容闳一直与美国军事专家荷马·李和金融界巨头布思密切联系。


1908年11月14、15日,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革命党人认为变动的机会来到了。12月4日,容闳写信给荷马·李,建议他利用此大好时机,立即帮中国举行武装起义,如能取得一省,立即任命总督。第二天,容闳又致电荷马·李,抄录中国各秘密党派、会社名单,内有革命党领袖孙文。他还建议邀请各政党会社领袖到美国来,共商团结斗争,组织临时政府的内阁及顾问委员会事宜。


1909年2、3月间,容闳向荷马·李、布思提出了一个“中国红龙计划”(reddragonchina)。该计划提出支持革命党进行武装斗争,筹款500万美元,购买10万支枪和1亿发子弹。此后,容闳一直致力于此事。旅居新加坡的孙中山,与容闳通信频繁。在容闳的介绍下,孙中山与荷马·李和布思联络密切,商讨借款资助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的问题。12月22日,孙中山接受容闳的邀请,到达纽约与他见面。在容闳的安排下,孙中山分别与荷马·李和布思多次密谈,制定起义计划,决定通过布思向纽约财团洽谈借款350万美元,由荷马·李训练军官,以助中国革命党推翻清王朝。革命成功后,美国权券人享有在华办实业、开矿等特权。此后,容闳经常写信给荷马·李和布思,催促此事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