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颐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3:28
|本章字节:3136字
戊戌政变之后,本就危机不断的晚清政局更加动荡,滔天巨浪一个紧接一个地扑面而来。在日益险恶的政治争斗中,工于心计、精于权谋、敏于窥测、善于转圜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审时度势、沉着应对,关键时刻冷酷无情、心狠手辣,不仅安然渡过了一次次的严重危机,其权位反而更重更高。
“小事勇”、“大事怯”
虽然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尽废新法,重新临朝,但她与支持她的“顽固派”明白,光绪的存在是巨大威胁和隐患。光绪毕竟比慈禧年轻得多,一旦慈禧去世,光绪重掌大权,一切都将翻过来。因此,慈禧首先就想除掉这心头大患。
慈禧首先放出“帝病重”之风,露出谋害光绪之意。但没想到列强对此反应强烈,严谴任何加害光绪的举措。而且,全国亦舆论哗然,尤其各地华侨纷纷发电,有时甚至数万人联名,要求慈禧归政,确保光绪平安。面对强大的反对力量,慈禧只得打消谋害光绪的主意。但她又于心不甘,于是打算“废掉”光绪,另立新君,但这“废立”之事也遭到了列强的强烈反对,同时,慈禧极为宠信的荣禄也认为兹事体大,还应先征求疆臣意见。慈禧认为此话有理,于是密电各省督抚,征求意见。当荣禄秘密征求失势已久的李鸿章的意见时,李鸿章大惊失色道:“此何等事,讵可行之!今日试问君有几许头颅,敢于尝试!此事若果举行,危险万状。各国驻京使臣,首先抗议;各省疆臣,更有仗义声讨者。无端动天下之兵,为害曷可胜言。”李接着向荣“委曲秘陈”了此事的成败利钝,希望荣禄能尽量促成慈禧、光绪念及“母子天伦”而重新和好。荣禄“闻之悚然若失”,后将李鸿章的话密报慈禧。而各地督抚接电,自然明白慈禧之意,都不敢明确表示反对。这时,只有洋务派重要首领、两江总督刘坤一挺身而出,公开表示自己的反对意见。他先约张之洞联衔上奏表示反对,张之洞开始表示赞同,但稍后即后悔,并命人中途追回已发出的奏折,删去自己的名字。刘坤一得知后笑道:“香涛(即张之洞)见小事勇,见大事怯,姑留其身,以待后图,吾老朽,何惮。”遂独自复电荣禄:“君臣之义至重,中外之口难防。坤一所以报国者在此,所以报公者亦在此。”重臣刘坤一的公开反对,也是慈禧未能废黜光绪的因素之一。
由于各方反对,未能达到立即废黜光绪的目的,于是慈禧采纳荣禄的主意,不顾清王朝不立太子的“祖训”,在1900年元月初以光绪皇帝无子嗣为由,准备立端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但却宣布是为光绪皇帝的堂兄即同治皇帝立嗣,溥儁是作为同治皇帝的继嗣。谁都明白,慈禧的真实目的仍是为废黜光绪作准备。出乎慈禧意料,立大阿哥也遭到国内外的强烈反对。她曾命李鸿章运动外国驻华使节,希望各国公使入宫朝贺以示认可。1月中旬,李鸿章告诉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baronvonkeeler),称光绪帝精神和身体都已经不行了,朝廷已经确立了皇位继承人。1月24日立储上谕颁布后,西方国家驻华公使团即照会总理衙门称,如果光绪皇帝被废,将在国际上造成不良影响,并警告说不会有好结果。西方国家公使不仅拒绝入宫对新立的大阿哥表示庆贺,还要求清廷公布光绪帝的病情,而且要求允许外国医生为光绪帝诊断。虽然慈禧太后对列强的这一要求非常反感,但迫于列强威势,不得不允准其请。最后,由一位法国医生入宫诊断光绪皇帝的病情,结果这位医生宣布光绪无病。国内舆论更是一片反对之声,上海电报局总办经元善在1月26日发动各界人士联名通电,反对立储,几天之内,签名者超过千人。同时,他还号召全国各省共同抗争,若得不到朝廷允诺便以罢市相抗。慈禧太后得知后大怒,下令立刻抓捕经元善,经元善及时逃到澳门,才幸免于难。康、梁在海外发动10万华侨,纷纷通电表示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