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思勰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2:25
|本章字节:3180字
种韭第二十二
《广志》曰:“白弱韭(一),长一尺,出蜀汉。”
王彪之《关中赋》曰(二):“蒲、韭冬藏”也。
收韭子,如葱子法。若市上买韭子,宜试之:以铜铛【一】盛水,于火上微煮韭子,须臾芽生者好;芽不生者,是裛郁矣。
治畦,下水,粪覆,悉与葵同。然畦欲极深。韭,一剪一加粪,又根性上跳【二】,故须深也。
二月、七月种。种法:以升盏合地为处【三】,布子于围内。韭性内生,不向外长(三),围种令科成。
薅(四)令常净。韭性多秽,数拔为良。高数寸剪之。初种,岁止一剪。至正月,扫去畦中陈叶。冻解,以铁杷耧起,下水,加熟粪。韭高三寸便剪之。剪如葱法。一岁之中,不过五剪。每(五)剪,杷(六)耧、下水、加粪,悉如初。收子者,一剪即留之。
若旱种者,但无畦与水耳,杷、粪悉同。一种永生。谚曰:“韭者懒人菜。”以其不须岁种也。《声类》曰:“韭者,久长也,一种永生。”
崔寔曰:“正月上辛日,扫除韭畦中枯叶。七月,藏韭菁。“菁,韭花也(七)。””
(一) 《广志》引文,类书未见。“白弱韭”,黄校、张校、明抄同,湖湘本、《津逮》本等无“白”字,兹仍南宋本之旧。
(二) 《隋书》、《唐书经籍志》着录有晋光禄大夫《王彪之集》二十卷,今亡佚。卷十“竹〔五一〕”引有王彪之的另一篇赋文是“《闽中赋》”。按王彪之《晋书》有传,未至关中。这里黄校、明抄均作《关中赋》,《辑要》引则作《闽中赋》,“关中”未知是否“闽中”之误,兹存明抄之旧存疑。
(三) “长”,明抄、湖湘本等误作“畏”,据《辑要》引及《学津》本、渐西本改正。
(四) “薅”,明抄、湖湘本、《津逮》本作“■”,是俗讹字;渐西本从《辑要》引改作“薅”。注文的“数拔”,仅明抄如文,他本均承正文作“数■”或“数薅”。按“薅”的本义是拔草,卷二《水稻》篇也注明“拔草曰薅”,故从明抄。
(五) “每”,明抄作“疾”,误;据明清刻本改正(《辑要》引同)。
(六) “杷”,明抄、湖湘本作“耙”,明清刻本作“杷”(《辑要》引同)。二字同,《要术》中互见,本书统一作“杷”。
(七) “韭花也”,明抄、津逮本作“韭耙出”,湖湘本作“韭耗出”,按“菁”是韭菜花,均误,据《辑要》引及《学津》本、渐西本改正。
【一】 “铛”,音枪,据《六书故》是三足釜。《要术》烹饪各篇常用。这里应是一种小型的铜锅。《要术》又有“铛釜”,则是较大型的。
【二】 韭菜分蘖的新鳞茎,生于老鳞茎之上,如不每年壅土,新根繁殖不易,植株易于衰老。“一剪一加粪”,不但是施肥,同时也为了壅根。新根逐年向上抬高(“上跳”),逐年加粪土培壅,所以畦要做得深。
【三】 “以升盏合地”,用容量一升大的盏子倒覆在地上。“为处”,就盏口所印成的圈子内作为播子的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