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思勰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2:25
|本章字节:8658字
柰、林檎【一】第三十九
《广雅》曰(一):“橏、■、蓲,柰也。”
《广志》曰(二):“柰有白、青、赤三种。张掖有白柰,酒泉有赤柰。西方例多柰,家以为脯,数十百斛以为蓄积,如收藏枣栗。”
魏明帝时,诸王朝,夜赐冬成柰(三)一■【二】。陈思王《谢》曰(四):“柰以夏熟,今则冬生;物以非时为珍,恩以绝口为厚。”诏曰(五):“此柰从凉州来。”
《晋宫阁簿》曰(六):“秋有白柰。”
《西京杂记》曰(七):“紫柰,绿柰。”
别有素柰,朱柰。(八)
《广志》曰(九):“里琴,似赤柰。(十)”
柰、林檎不种,但栽之。种之虽生,而味不佳。
取栽如压桑法【三】。此果根不浮薉(十一),栽故难求,是以须压也。
又法(十二):于树旁数尺(十三)许掘坑,泄【四】其根头,则生栽矣。凡树栽者,皆然矣【五】。
栽如桃李法。
林檎树以正月、二月中,翻(十四)斧斑駮(十五)椎之,则饶子。
作柰■法:拾烂柰,内瓮中,盆合口,勿令蝇入。六七日许,当大烂,以酒淹,痛抨(十六)之,令如粥状。下水,更抨,以罗漉去皮(十七)子。良久,清澄,泻去汁,更下水,复抨如初,嗅看无臭气(十八)乃止。泻去汁,置布于上,以灰饮【六】汁,如作米粉法【七】。汁尽,刀■(十九),大如梳掌【八】,于日中曝干,研作末,便成。甜酸得所,芳香非常也。
作林檎■法:林檎赤熟时,擘破,去子、心、蒂,日晒令干。或磨或捣,下细绢筛;粗者更磨捣,以细尽为限。以方寸匕投于■水(二十)中,即成美浆。不去蒂则大苦,合子则(二一)不度夏,留心则大酸。若干啖者,以林檎■一升,和米■(二二)二升,味正调适。
作柰脯法:柰熟时,中破,曝(二三)干,即成矣。
(一) 《广雅》,原作《广志》,误。按《广雅》是训诂书,《广志》是方物志。这条罗列着不同的若干字归结到同一事物的解释,正是《广雅》的体裁。事实上也正见于《广雅释木》,文作:“■、■、櫙,■也”,故为改正。“橏”,音占;“■”,音掩;“蓲”,音欧。据王念孙《广雅疏证》,这条和柰无关,由于“柰”字俗亦写作“■”,故误认“■也”为果树的“柰”。王氏说,“■”是”死木”;“■”与“橏”同,也是“死木”;“■之言奄也,……奄然亡也”;“櫙之言邱也,……皆死之义也。”总之,都是解释“死木”。按《玉篇》有“■,柰也”的解释,如果《玉篇》作者顾野王是采自《广雅》,则《广雅》原作“柰也”,因此将此条当作苹果的“柰”解释,在南北朝时已不止《要术》。
(二) “《广志》曰”,原作“又曰”,由于上一条已误《广雅》为《广志》,因此此条题作“又曰”,其实此条才是《广志》文,兹为改正。
《艺文类聚》卷八六引《广志》止于“酒泉有赤柰”。《初学记》卷二八、《太平御览》卷九七十引同《要术》,但《初学记》有脱文,《御览》则有增益。
(三) 仅金抄作“冬成柰”,他本均作“东城柰”。据下文“冬生”及曹植称“冬柰”,字应作“冬成”。又《艺文类聚》卷八六引梁刘孝仪《谢始兴王赐柰启》称:“子建畅其寒熟。”“寒熟”亦“冬成”意。
(四) 《曹子建集》(《四部丛刊》本)卷八载有《谢赐柰表》,是:“即夕殿中虎贲宣诏,赐臣等冬柰一奁。柰以夏熟,今则冬生,物以非时为珍,恩以绝(原倒作“绝以”)口为厚,非臣等所宜荷之。”《艺文类聚》卷八六、《初学记》卷二八、《太平御览》卷九七十亦有引到,互有异文。
(五) “诏曰”云云,《太平御览》卷九七十、《初学记》卷二八引作:“此■乃从梁州(《初学记》作“京州”,均“凉州”之误)来,道里既远,来转暖,故■变色(《初学记》作“故柰中变色不佳耳”)。《艺文类聚》未引。
(六) 《太平御览》卷九七十引有《晋宫阙名》一条,是:“华林园有白■四百株。”华林园在洛阳。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卷一“景林寺”条记载华林园有“柰林”。
(七) 《西京杂记》文作:“……柰三:白柰,紫柰(原注:“花紫色”),绿柰(原注:“花绿色”)。”《要术》少“白柰”一种,或因他项资料已有引到而略去?
(八) 此条是《要术》约举其他资料所见的柰的不同名目。“素柰”,有左思《蜀都赋》:“朱樱春就,素柰夏成”(见《文选》卷四)等记载。“朱柰”,《初学记》卷二八引孙楚《井赋》有:“沉黄李,浮朱柰。”《艺文类聚》卷八六引梁刘孝仪《谢始兴王赐柰启》据孙《赋》引称:“孙《井》浮朱。”
(九) 《艺文类聚》卷八七引《广志》作:“《广志》曰:‘林檎似赤柰子,亦名黑檎。’又曰:‘一名来禽,言味甘熟则来禽也。’”“黑擒”是“里檎”之误。
(十) “里琴似赤柰”,仅金抄如文(但“琴”下有衍文,后加校改,看不清);黄校、张校误作“里琴以赤柰”,明抄、湖湘本、津逮本等再误作“理琴以赤柰”,但明抄的“理”原作“里”,王旁是后人依据明代刻本硬添上去的。由于“理”、“以”之误,同时又漏校金抄,这句可以变成用赤柰来理琴瑟,实被错本所误,而出在《广志》文中,尤为不经。《要术》引文,自有层次,先引柰,后引林檎;先后之序,各篇都作如此安排。此处自亦不例外,故引《广志》文先后二见,毫不足异。“里琴”、“来禽”都是“林檎”的异名,”以”,必须是“似”,金抄同《艺文类聚》、《太平御览》所引,是唯一正确的字。
(十一)“薉”,通“秽”,原指杂草;这里“浮薉”指接近地面的根系所生的根蘖。用它繁殖时是栽,用不到时碍同杂草,就得除去,所以也称为“薉”。黄校、明抄误作“藏”,湖湘本、《津逮》本此注全脱,兹据金抄改正。
(十二)“又法”及下文“作柰■法”、“作林檎■法”、“作柰脯法”四条,除标题作大字外,原均作双行小字,兹一律改为大字。
(十三)“尺”,明抄误作“亦”。
(十四)金抄作“翻”,即翻转,亦即《种枣》篇的“反斧”,除《学津》本从《辑要》引作“反”外,其余各本作“■”,通“翻”。此即《种枣》篇的“嫁枣”法,亦用于林檎。
(十五)“駮”即“驳”字,《津逮》本讹作“■”,明抄、湖湘本讹作“■”,据金抄改正(《学津》本、渐西本从《辑要》引同)。(十六)“痛抨”,黄校、明抄、湖湘本等误作“病秤”,渐西本误作“痛拌”,仅金抄作“痛抨”(按金抄的“■”旁概写作“才”,实际是“抨”字,不是“枰”字),下文“抨”字二见,故从金抄。“痛”是尽量地,“抨”是捣搅,参看卷五《种红蓝花栀子》篇“作米粉法”及卷六《养羊》篇“抨酥法”。
(十七)“皮”,明抄、湖湘本误作“受”,吾点及景校改作“皮”(当系据王祯《农书》),金抄同,兹改正。
(十八)“嗅看无臭气”黄校陆录作“臭看无臭气”,黄校刘录、张校、明抄作“臭看无气”,湖湘本、《津逮》本等作“看无臭气”;金抄则作“嗅○看无气”,“○”号在金抄是表示脱文,但无从知悉所脱何字。兹参照金抄及黄校陆录作如上文,意义也很明暸。
(十九)“刀■”,“■”是割划,金抄误作“刀郦”,明抄误作”力■”,湖湘本等误作“刀剔”,王祯《农书》引作“刀■”,渐西本同,兹改正。
(二十)“水”,仅金抄有,他本脱,必须有,兹据补。
(二一)“则”,黄校、张校、明抄误作“得”,他本不误。
(二二)“米■”,各本均作“米面”,“米面”不能生吃,误,据《种枣》篇“酸枣■”及《种梅杏》篇“杏李■”改正。
(二三)“曝”,明抄误作“爆”,他本不误。
【一】 “柰”,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以为就是苹果。“林檎”,即沙果,亦名花红。
【二】 “■”,音廉,同“奁”;“一■”犹言一盒。
【三】 “压桑法”,指压条繁殖法,见卷五《种桑柘》篇。
【四】 “泄”,露出,根头露于坑中。我国原产的梨,一般容易发生根蘖。这个采用使根部受伤来刺激根蘖发生的方法,现在于枣树的根蘖繁殖,颇多采用。
【五】 “凡树栽者,皆然矣”,同样的方法,《要术》亦用于楸和白桐,见卷五《种槐柳楸梓梧柞》篇。
【六】 “饮”,指吸去水分。
【七】 “如作米粉法”,见卷五《种红蓝花栀子》篇,是在水研米粉澄清后放上吸湿物质使吸干水分的方法。
【八】 “梳掌”,指划成像梳把的片子。
?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