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卷第十莎木一一三

作者:贾思勰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2:26

|

本章字节:1966字

莎木【一】一一三


《广志》曰(一):“莎树多枝叶,叶两边行列,若飞鸟之翼。其面色白(二)。树收面不过一斛。”


《蜀志记》曰(三)“莎树出面,一树出一石。正白而味似桄榔【二】。出兴古。”


(一) 《太平御览》卷九六○“莎木”引《广志》无“之”字,末了尚有“捣筛,乃如■,不则如磨(按应是“磨为”倒误)屑,为饭滑软”。唐李珣《海药本草》“■木”引《广志》作:“作饭饵之,轻滑美好,白胜桄榔面。”


(二) “其面色白”,金抄讹作“其■色白”,明抄脱“面”字,湖湘本等四字全脱,只是一格空白或墨钉,兹据《御览》引并参照金抄补正(渐西本已从吾点校作这样的补正,是)。


(三) 《太平御览》卷九六○引作蜀志,是:“莎木树大四五围,长六七丈。峰头生叶。出■,一树出一石,正白而味似桄榔。”李珣《海药本草》“■木”引有《蜀记》,作“生南中八郡。树高数(疑衍)十余丈,阔四五围。叶似飞鸟翼。皮中亦有面,彼人作饼食之。”


【一】 “莎木”或“■木”,据《广志》等所描述,即是李调元南越笔记卷十六“异饭”所称的“南椰”,它记载说:“《琼州》以南椰粉为饭,曰椰霜饭。南椰与椰子树不同。其精液、形色、气味,皆类藕、蕨之粉,故曰‘南椰粉’。性温热补中,本草以为莎木面也。”■榈科的所谓“西榖椰子”,茎内有白色的髓,可以制淀粉,叫做“西榖米”,和莎木很相像。西榖米当地的名称叫做“sago”,“莎”、“欀”的名称可能和sago有关。但西榖椰子那时能否生长在兴古,颇可怀疑,未知《蜀志记》是否传闻有误。另外有一种凤尾蕉(苏铁科),茎的髓部也可以采制淀粉,产于滇桂等省,和兴古相符,可是没有“十余丈”高,其茎的表面被有鳞片状的叶痕,各书记载也没有提到这个特点。


【二】 桄榔是■榈科的,茎干中的髓也可以制取淀粉。其肉穗花序中的汁液可以制糖,叶柄的纤维可以绞绳索,嫩叶并供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