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思勰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2:26
|本章字节:2434字
枸橼三五
裴渊《广州记》曰(一):“枸橼【一】,树似橘,实如柚大而倍长,味奇酢。皮以蜜煮为糁【二】。”
《异物志》曰(二):“枸橼,似橘,大如饭筥【三】。皮有香(三)。味不美。可以浣治葛、苎,若酸浆【四】。”
(一) 《太平御览》卷九七二“枸橼”引裴渊《广州记》无“实”字,余同《要术》。
(二) 《太平御览》卷九七二引《异物志》“似橘”作“实如橘”,“苎”作“纻”,余除校记(三)外,同《要术》。
(三) “皮有香”,原作“皮不香”,误,据《御览》引改正。
【一】 “枸橼”(音矩缘),即芸香科的枸橼,俗名香橼。它的变种佛手柑,始见于《格物粗谈》(旧题苏轼撰,元范■断为后人所伪托,大约最迟也是南宋的作品)。李时珍始谓枸橼即佛手柑(见《本草纲目》卷三十)。吴其浚亦称:“枸橼……即佛手”,并称:“有指爪者为枸橼,无指爪者为香橼”(见《植物名实图考》卷三一“枸橼”及“蜜罗”条)。
【二】 “糁”,这里是蜜饯果食,和前面各卷用于腌藏和烹调的米糁不同。字亦写作“■”,唐段公路《北户录》卷二“食目”崔龟图注引颜之推说:“今以蜜藏杂果为粽。”“粽”是“■”字之讹(参看“木威〔一二八〕”校记(三))。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三《大乘成业论》及卷二四《阿毗达磨俱舍论》“枸橼”均引《广志》称:“似橘,而大如饭■。可以浣濯沤葛纻也。今出番禺以南。缕切,蜜渍为糁,食之甚佳。”《本草纲目》卷三十“枸橼”也说:“南人……作蜜煎果食。”《要术》本卷内“草昧子……亦可为糁用”(“鬼目〔三六〕”);“南人以为糁”(“橄榄〔三七〕”);“益智……取外皮蜜煮为糁”(“益智〔四一〕”);“三薕……蜜为糁”(“薕〔七八〕”)等,都是指蜜渍果食。这些果实都有酸、涩或辛辣味。
《图经本草》:“枸橼,……肉甚厚,切如萝卜,……古作五和糁所用。”所谓“五和糁”,《名医别录》“豆蔻”下陶弘景注:“其五和糁中物,皆宜人:廉姜温中下气,益智热,枸橼温,甘蕉、麂目小冷尔。”这个五和糁,枸橼也是材料之一,未知是否也是蜜渍。
【三】 “筥”,音举,《说文》:“■,饭筥也,受五升。”是一种竹制的长圆形小容器(汉一升约合今二合)。
【四】 “酸浆”是酸味的饮浆。“若酸浆”,利用枸橼所含多量的有机酸来沤制葛、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