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思勰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2:26
|本章字节:3974字
羊蹄七二
《诗》云(一):“言采其蓫【一】。”毛云:“恶菜也。”《诗义疏》曰(二):“今羊蹄。似芦菔(三),茎赤。煮为茹,滑而不美。多啖令人下痢。幽、扬(四)谓之‘蓫’,一名‘蓨’【二】,亦食之。”
(一) 《诗经小雅我行其野》的一句。毛《传》:“蓫,恶菜也。”郑玄《笺》:“蓫,牛■也。”
(二) 《太平御览》卷九九五“羊蹄”引《诗义疏》只有“扬州谓羊蹄为遂”一句,“蓫”还错成“遂”。《诗经我行其野》孔颖达疏引陆玑《疏》也只有“今人谓之羊蹄”六字,声明“羊蹄”一本作“牛■”。《图经本草》引陆玑《疏》略似《诗义疏》,作:“蓫,今人谓之羊蹄,似芦菔而茎赤。可汋为茹,滑而美也。多啖令人下气。幽州人谓之蓫。”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上所载,开头是:“蓫,牛■,扬州人谓之羊■”,接下去是“似芦菔而茎赤”云云,同《图经本草》所引(“汋”作“瀹”)。牛■和羊蹄连在一起,可能是原文,更可能是后人辑校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时据孔颖达所说“一本作牛■”而附会合并的。
(三) “似芦菔”,可能指“茎赤”说。另外,《山海经北山经》“北次三经”:“景山……其上多……藷藇”。郭璞注:“根似羊蹄。”藷藇是山药一类的植物,羊蹄根肥大,郭璞用以比山药根,则《诗义疏》用萝卜根比羊蹄根,也未始不可。这样,“似”上也可能有“根”字。吾点校加“根”字(未说明根据),渐西本即据以加入。
(四) “扬”,除渐西本据陆玑《疏》“幽州人谓之蓫”改作“州”外,他本均作“阳”。扬州,古或作“杨州”,但没有作“阳州”的,兹改作“扬”。但幽、扬二州方言同呼为“蓫”,又同呼为“蓨”,似有可疑,疑仍有误或有割裂。
【一】 “蓫”音触,郑玄解释是“牛■”,《诗义疏》解释是“羊蹄”,但都说明不够,很难确指是什么植物。《尔雅释草》:“藬,牛■”,郭璞注:“今江东呼草为牛■者,高尺余许,方茎,叶长而锐,有穗,穗间有华,华紫缥色。”《图经本草》:“羊蹄,……生下湿地,春生,苗高三四尺,叶狭长。……茎节间紫赤,花青白,成穗,子三棱。”《蜀本草》:“又有一种,茎叶俱细,节间生子,若茺蔚子。”
蓼科的羊蹄,和同属的酸模,极相似,又和同属的土大黄相似。训诂家所指,往往相似而混淆,实非一种。本草书比较有明确的分辨。上引资料,《图经本草》所说,即是羊蹄。《要术》引《诗义疏》(陆玑《疏》同)所说极简,像羊蹄,也像酸模。《蜀本草》所说的又一种,是叶腋间抽生花轴,则是土大黄。“牛■”是什么?则有问题。郭璞所记,“有穗”接在“叶长而锐”下面,是叶腋间抽穗还是茎梢抽穗,就不够明确。如果是前者,而又“方茎”,倒像唇形科的茺蔚。如果是后者,则“穗间有华,华紫缥色”,极像酸模(酸模茎梢抽穗,多数有梗小花轮生于花轴上,花有绿紫色的)。据此,尽管在名称上《诗义疏》说“蓫”就是“羊蹄”,甚至陆玑说“牛■”也就是“羊蹄”(假定为陆书原文,参看校记(二))。
【二】 “蓨”,音祧,又音条,也写作“■”。《尔雅释草》有“蓧,蓨”和“苖,蓨”二条,郭注都说“未详”(郭璞并不是不知道羊蹄,见校记(三))。《说文》:“蓨,苖也”,“苖,蓨也,从艸由声。”“苖”,音触,又音迪。蓨与蓧同物,同时又是苖,这是一组;《诗经》的蓫,别本作“蓄”(据陆德明《经典释文》),则蓫、蓄同字,又是一组。这二组由《诗义疏》的羊蹄既是“蓫”也是“蓨”作总根源,于是串在一起,蓨、蓧、苖、蓫、蓄都是羊蹄,再加上《广雅释草》“■,羊■也”(■即蹄字)的一个“■”字,羊蹄的单词别名就有六个之多。可是《图经本草》抹去了它们之间的等号。
《图经本草》:“羊蹄……。又有一种极相类而叶黄,味酢,名酸模,《尔雅》所谓‘须,蕵芜’,郭璞云:‘蕵芜似羊蹄,叶细,味酢,可食,一名■’是也。”明白指明“蓨”是酸模,则羊蹄的那些异名,都成问题。虽然今本郭注没有“一名■”,仍极可重视。实际上,《图经本草》所说,确是酸模;《诗义疏》所写,也像酸模。相似的植物,异名往往相混,各地俗名,也有相缠,古代常有,现在亦然,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也说羊蹄“俗名土大黄”。据此,训诂家称为“蓨”的羊蹄,不能说没有和酸模纠缠的可能。“蕵芜”,见“蕵芜〔八二〕”。“■”,见“■〔九九〕”。
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