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思勰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2:25
|本章字节:4950字
种紫草【一】第五十四
《尔雅》曰(一):“藐,茈草也。”“一名紫■草【二】。”
《广志》曰:“陇西紫草,染紫之上者。”
《本草经》曰(二):“一名紫丹。”
《博物志》曰(三):“平氏山之阳【三】,紫草特好也。”
宜(四)黄白软良之地,青沙地亦善;开荒黍穄下【四】大佳。性不耐水,必须高田。
秋耕地,至春又转耕之。三月种之:耧耩地,逐垄手下子,良田一亩用子二升半(五),薄田用子三升。下讫劳之。锄如谷法,唯净为(六)佳,其垄底草则拔之。垄底用锄,则伤紫草。
九月中子熟,刈之。候稃芳蒲反燥载聚【五】,打取子。湿载,子则郁浥。
即深细耕【六】。不细不深,则失草【七】矣。寻垄以杷耧取,整理。收草宜并手力,速竟为良,遭雨则损草也。一扼【八】随以茅结之,擘葛弥善。四扼为一头,当日即斩齐【九】,颠倒十重许为长行,置坚平之地,以板石镇之令扁。湿镇直而长,燥镇则碎折,不镇卖难售也。两三宿,竖头着日中,曝之浥浥然。不晒则郁黑,太燥则碎折(七)。五十头作一“洪”【一0】,“洪”,十字,大头向外,以葛缠络。着敞屋下阴凉处棚栈【一一】上。其棚下勿使驴马粪及人溺,又忌烟,皆令草失色。其利胜(八)蓝。
若欲久停者,入五月,内着屋中,闭(九)户塞向【一二】,密泥,勿使风入漏气。过立秋,然后开出,草色不异。若经夏在棚栈上,草便变黑,不复任用。
(一) 见《尔雅释草》,无“也”字。“藐”音邈。“茈”音紫,通“紫”。“一名紫■草”是注文,和郭璞注有不同,大概《要术》是摘引。“■”(音戾),明抄、湖湘本、《津逮》本如字,院刻、金抄作“芨”,误。郭璞注是:“可以染紫。一名茈■,《广雅》云:”“《广雅》云”见《广雅释草》,文作:“茈■,茈草也。”
(二) 《神农本草经》“紫草”下记载:“一名紫丹,一名紫芺。”
(三) 今传《博物志》不载此条。按《神农本草经》“紫草”下陶弘景注引《博物志》及《太平御览》卷九九六“紫草”引《博物志》均作:“平氏阳山,紫草特好。”
(四) 湖湘本、《津逮》本脱“宜”字,据院刻、金抄、明抄补(《辑要》引亦有)。
(五) “二升半”,从院刻、金抄(《辑要》引同);明抄、湖湘本作“二升”。
(六) 院刻、金抄作“为”;明抄、湖湘本作“唯”,非。
(七) “碎折”,唐韩鄂《四时纂要》“三月”篇作“称折”。
(八) “胜”,明抄讹作“■”(芝麻古名“苣■”)。
(九) “闭”,院刻、金抄作“■”,是闭的俗写,他本如字。
【一】 紫草,属紫草科,多年生草本,根颇粗壮,长约七至十五厘米,粗可达一点五厘米,含有紫草红色素,可作紫色染料,也供药用,质脆,易折断。果实为粒状小坚果。
【二】 关于“紫■草”的解释,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九的卷五三“蒨草”下解释说:“一名茈■,一名茅搜,可以染绛。”“蒨”即“茜”字,则是指茜草科的茜草,和《广雅》解释作紫草不同。按《尔雅释草》:“茹藘,茅搜。”郭璞注:“今之蒨也,可以染绛。”“茅搜”是茜草,没有问题,但不是紫草,茜草染红色,即所谓“染绛”,但紫草染紫色,玄应以“茈■”为茜草的别名,似有混淆。
【三】 “平氏山之阳”,平氏,县名,汉置,在今河南省桐柏县。
【四】 “下”,即“底”;“开荒黍穄下”,指前作是黍穄的新开荒地。卷一《耕田》篇:“耕荒毕,……漫掷黍穄”,卷二《黍穄》篇:“凡黍穄田,新开荒为上。”
【五】 “载聚”,意即积聚。《说文》:“载,乘也。”“乘,覆也。”有载必有覆,故载、覆互训。《释名释姿容》:“载,在也,在其上也。”
【六】 “即深细耕”,目的在收根作染料,是“九月中子熟,刈之”后随即进行的工作,中间“候稃燥载聚,打取子”的打子工作是在稃壳干燥后才进行。
【七】 “草”,指紫草根,下同。
【八】 “一扼”,犹言“一把”,唐韩鄂《四时纂要》“三月”篇“扼”即作“把”。
【九】 “斩齐”,斩去残茎及须根。
【一0】“一洪”,作为一大捆的特用俗语。四把作一头,五十头捆成一洪。捆法是大头向外,小头向内,一头一头十字交叉地排叠起来,外面再用葛缠好。
【一一】“敞屋”,“敞”是开敞,即无壁的“厂”屋。“棚栈”,在厂屋下用连排横木格起来的棚架。
【一二】“向”,原指朝北的窗,这里泛指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