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谋第九第一条齐桓公管仲

作者:刘向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1:05

|

本章字节:1574字

【原文】


齐桓公时,江国,黄国,小国也,在江淮之间。近楚,楚,大国也,数侵伐,欲灭取之;江人黄人患楚。齐桓公方存亡继绝,救危扶倾;尊周室,攘夷狄,为阳谷之会,贯泽之盟,与诸侯方伐楚。江人、黄人慕桓公之义,来会盟于贯泽。管仲曰:“江、黄远齐而近楚,楚为利之国也,若伐而不能救,无以宗诸侯,不可受也。”桓公不听,遂与之盟。管仲死,楚人伐江灭黄,桓公不能救,君子闵之。是后桓公信坏德衰,诸侯不附,遂陵迟不能复兴。夫仁智之谋,即事有渐,力所不能救,未可以受其质,桓公之过也,管仲可谓善谋矣。诗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此之谓也。


【译文】


齐桓公时,江国、黄国是小国,地处江淮之间,离楚国很近,楚国是大国,不断侵犯它们,想灭掉并占有它们,江人、黄人憎恨楚国。齐桓公正从事于恢复被灭亡的国家,承续己断绝的后代,救援陷于危难的、扶即将倾覆的,尊奉周王室,铲除夷人、狄人;举行阳谷和贯泽的盟会,管仲说:“江国、黄国离齐国远,离楚国近,楚国便于从那里谋取利益,如果楚国进攻它们而我们不能去援救,我们就无法使诸侯归服我们,不能接纳他们参加盟会。”桓公不采纳管仲的意见,就和江国、黄国结了盟。管仲死后,楚国进攻江国,灭了黄国,而桓公没办法援救,君子都为桓公惋惜。此后桓公信誉扫地,仁德也逐渐减少;诸侯不再归附齐国,于是逐渐衰颓,无法恢复往只的威望。出于仁心和智慧的谋略,要考虑做事馈有个步骤,对于鞭长莫及无力救援的困家,不能接受他们参加盟誓,桓公接受了,是个错误,管仲可以说是善于谋划了。《诗经》说:“竟不听这样的忠言,终于亡国丧身。”说的就是这种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