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公卷第二(起四年尽十一年)隐公四年(公元前七百一十九年)

作者:谷梁赤

|

类型:人物·传记

|

更新时间:2019-10-06 22:22

|

本章字节:4008字

经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娄。


【译文】


隐公四年,春天,周历二月,莒国攻伐杞国,占领牟娄。


传传曰,言伐言取,所恶也。诸侯相伐,取地于是始,故谨而志之也。


【译文】


春秋经用伐字,用取字,表示对所记的举动厌恶。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并占领被伐国的城邑,就从这次开始,所以i滇重地记下这次攻伐。


经戊申,卫祝吁弑其君完。


【译文】


戊申日,卫国的祝吁杀了自己的国君卫桓公。


传大夫杀其君,以国氏者,嫌也,弑而代之也。


【译文】


大夫杀死国君,记载时名字前冠以国名,表示有篡国篡位之嫌,想杀了国君取而代之。


经夏,公及宋公遇于清。


【译文】


夏天,隐公和宋公在清地非正式会见。


传及者,内为志焉尔。遇者,志相得也。


【译文】


经文用及字,表示这次会见是隐公的意愿。用遇字,表示会见的双方相投合。


经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


【译文】


宋国、陈国、蔡国和卫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


经秋,翠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


【译文】


秋天,公子翚率领军队会合宋、陈、蔡、卫四国去讨伐郑国。


传翚者何也?公子翚也。其不称公子何也?贬之也。何为贬之也,与于弑公,故贬之也。


【译文】


翚是什么人?是公子翚。为什么不称他公子?是贬抑他。为什么贬抑他?他参与杀死隐公,所以贬抑他。


经九月,卫人杀祝吁于濮。


【译文】


九月,卫国在濮地杀死祝吁。


传称人以杀,杀有罪也。其月,谨之也。祝吁之挈,失嫌也。于濮者,讥失贼也。


【译文】


经文中凡是记某人杀某,杀的就是有罪的人。记下杀的月份,是表示慎重。直提祝吁之名,是为丢掉当国之嫌。记载在濮地杀的,是讥刺卫国放跑了作乱的人。


经冬,十有二月,卫人立晋。


【译文】


冬季,十二月,卫国立公子晋为君。


传卫人者,众辞也。立者,不宜立者也。晋之名,恶也。其称人以立之何也?得众也。得众则是贤也。贤则其曰不宜立何也?春秋之义,诸侯与正不与贤也。


【译文】


经文称卫人,是表示人众多的意思。用立字,表示不应当立的意思。称公子的名,是憎恶他。说卫人立他是什么意思?表示他得民心。得民心就是贤人。是贤人还说不该立为君,为什么?春秋时的礼义,立诸侯要推举嫡长子,不举贤人。